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乌金”变“绿金” 关键靠创新(人民时评)

——传统产业新观察⑤

丁怡婷
2024年06月12日06:1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能源绿色发展,并非不要煤炭,而是要立足国情,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

  向高端化升级,涨身价、拓销路;向智能化转型,增安全、提效率;向绿色化发展,添“颜值”、更低碳

  

  前进、停靠、开铲、卸载……在国家能源集团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煤矿,高近14米、自重490吨的电铲忙碌操作,一铲下来能装载约16吨煤炭。走近瞧,驾驶室内空无一人。3公里外,电铲司机长赵秀军操控手柄,精准控制电铲的每一个动作:“借助5G技术,加装倾角传感器、温度转速传感器等,能够实现铲斗精准定位,避免现场操作的粉尘和噪声。”

  这样的高科技,在露天煤矿还有不少:高台阶雷达监测系统,能够快速识别潜在危险区域,缩短预警时效,助力增加煤炭采收量;智能穿爆系统,可将爆破布孔精度提升到5厘米内,500个孔的布孔时间从一天缩短至两三个小时。

  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55%以上,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如今,我国煤炭产业激发出强劲发展动能,展现全新面貌,印证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判断:“传统产业不能说是落后产业,传统产业里面也有新质生产力,也有高科技。”

  能源绿色发展,并非不要煤炭,而是要立足国情,推动煤炭清洁化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煤炭产业发展要转型升级,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未来一段时期,我国能源消费还将保持刚性增长。加快煤炭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无疑是统筹能源保供和减污降碳的现实选择。

  向高端化升级,涨身价、拓销路。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推动煤炭由燃料向原料转变,才能跳出“挖煤—卖煤”传统路子、打造新增长点。比如,陕西未来能源化工有限公司以煤制油装置所产蜡油为原料,生产出高端高熔点费托蜡。产品可应用于塑料加工、橡胶轮胎加工等领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今年以来价格稳中有升,产品还没下线就被预订一空。以焦炉煤气为原料产出高附加值的无水乙醇,调和出零下20多摄氏度也可正常使用的“极寒柴油”……依靠技术创新,将煤“吃干榨尽”,研发更多高附加值、精细化、差异化的产品,既能创造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向智能化转型,增安全、提效率。煤炭生产过程常常伴随水害、火灾、冲击地压等灾害。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可以减少高危岗位,助力增安提效。山东一家煤矿通过建设智慧矿山,单个工作面从15人减少到5人,煤炭月均产量反而提高约50%。截至今年4月底,全国累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922个、智能化掘进工作面2154个,带动矿山物联网、煤机装备制造等产业快速发展。凝聚合力,着力破解建设进展不平衡、关键技术装备支撑不足等难题,将推动煤矿智能化实现新跃升。

  向绿色化发展,添“颜值”、更低碳。在国能准能集团矿山生态旅游区,曾经沟壑纵横的采煤沉陷地块,通过治理“变身”成集农业采摘体验、采煤现场观光等于一体的主题公园;在徐矿集团,选煤剩下的煤矸石用于筑路、制砖等,综合效益明显。当前,针对煤炭较难解决的碳排放问题,各地也在探索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技术。比如,从煤电厂捕集的二氧化碳可用于焊接制造、食品级干冰等。解决好技术成本高、成熟度不够等问题,煤炭就有望成为低碳能源。

  煤炭,大自然的馈赠。加快绿色低碳技术攻关,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一定能把更多“乌金”炼成“绿金”,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添动能。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2日 05 版)

  

相关新闻:

创新赋能,织出新优势——传统产业新观察①

科技“加速跑” 田野焕新机——传统产业新观察②

向“新”而行,港通四海——传统产业新观察③

点“废”成金,畅通低碳循环——传统产业新观察④

(责编:卫嘉、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