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政务服务如何“增值”(现场评论)

——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坚定行动派、实干家11

江 南
2024年06月07日06: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走深走实,需要坚持先行先试,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政府发“券”,能顶啥用?在浙江杭州西湖区,一家科技公司AI事业部负责人张力群算了一笔账:“今年一季度,公司‘买’算力花的28万元,一半可以用政府发的‘券’来抵,算力成本降低50%。”

  这个“券”,叫“算力券”。没领“券”之前,购买算力服务让企业亦喜亦忧。喜的是,今年以来公司人工智能业务板块发展迅速;忧的是,公司的算力资源缺口比较大,之前从市场上购买算力服务,遇到定价机制不透明、价格波动大等问题,经营成本压力不小。恰逢西湖区开展“算力券”申报,这家公司获得50%的算力补贴。“算力券”很快发到企业,助其拥有更加优质普惠的算力资源。

  通过发放“算力券”帮助企业降本增效,是浙江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的生动缩影。啥是政务增值服务?就是在基本政务服务便捷化的基础上,政府为经营主体提供精准化、个性化衍生服务。类似“算力券”的探索,将政府涉企服务拓展到科创领域,受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欢迎。

  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必须处理好存量与增量的关系。着眼衍生领域、推动服务升级,前提是做好基本政务服务。同时,也应处理好个性与共性、点与面的关系。提供增值服务,既要精准“滴灌”,也要尽量拓展受益面、增加可感度,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实践中,因地制宜落实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举措,能够激发利企便民实效。

  改革向何处发力?立足用户视角,确立“用户思维”,着重考虑企业和群众的现实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变“有什么,给什么”为“要什么,给什么”。同时,聚焦影响和制约发展的难点堵点问题,持续在提高服务便利度、可及性上下功夫,方能让政策更有“体感温度”。

  坚持系统集成,才能让改革事半功倍。比如,作为加大算力普惠供给的一项创新举措,“算力券”发挥了多重作用:帮助中小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公共算力服务平台扩容和升级,进而激发数字经济新动能,更好实现大算力孵化大模型、大模型带动大产业、大产业促进大发展的良性循环。针对企业全生命周期、产业全链条上的短板和弱项,有效整合公共服务、社会服务和市场服务,引导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中介机构、产业平台等多元主体参与,就能拓展现代服务业的新空间,把市场“蛋糕”做得更大。

  改革创新也可借助科技赋能。例如,依靠数字技术,实现政策直达快享“新体验”。近期,浙江依托数字化改革成果打造线上版的“政策计算器”,把惠企政策精准推送给企业,让企业免申即享,相关服务更加智能精准。

  从优化营商环境的角度而言,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是一个有效抓手。面向未来,推动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走深走实,需要坚持先行先试,探索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相信,不懈探索、锐意创新,不断找到破解难题的新办法、新路径,就能以更优质政务服务构筑高质量发展“强磁场”。

  (作者为本报浙江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7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