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减“指尖”之负,增治理之效(评论员观察)

孟繁哲
2024年06月07日06: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的是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推开门、迈开腿,到群众中间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当中去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各地各部门不断取得进展。近期,昆明、长沙、西安、青岛、南京等多地一大批基层政务微信公众号、微博法人账号停止更新并启动注销程序,相关信息资讯、公示、公告等内容并入属地政府网站,引发关注。

  数字时代,政务新媒体、应用程序等不断涌现,对于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创新社会治理具有积极作用。然而,一些地方的政务数字化进程却变味走样:工作群过多过滥,基层干部忙于“盯群”和“爬楼”;公众号关注者寥寥,“谁更新谁看”;应用程序多头开发、功能雷同,同样的数据需要上传多次……“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占用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加了基层工作人员负担,助长了不良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形式主义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变异翻新,成为加重基层负担的突出表现。《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强对政务应用程序、政务公众账号和工作群组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当前,各地各部门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做好减法,推动相关治理工作取得成效,努力为基层干部卸下“指尖”之负。着眼未来,仍需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瞄准形式主义之弊,严抓不放、常抓不懈。

  数字赋能治理,重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山西推动各类政务信息系统深度整合对接,推进线上政务服务“只登一张网、一网通办、一次不用跑”;江苏打造线上通办平台,在政务服务网开辟“一件事”专栏,实现“一次登录、全网通办”。从源头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就要通过数字赋能实现制度创新、流程再造,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质效。政务新媒体和应用程序,既要建好也要管好。比如,黑龙江大庆龙凤区推出新型数据填报体系,变“单表”为“数据库”,变“分散填表”为“集中汇数生表”,大幅提高了数据复用率。加强顶层设计,强化规划统筹,积极运用技术手段整合大数据、打破信息孤岛,才能助力广大干部轻装上阵,更好干事创业,提升数字化治理和服务能力。

  基层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坐在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很多时候,只有到现场看一看、聊一聊、问一问,才能了解群众的具体诉求,搞清问题的来龙去脉。从“群里吼”到“实地走”,从“键对键”到“面对面”,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为的是把基层干部从一些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推开门、迈开腿,到群众中间去,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场当中去。应当牢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基层干部不仅要善于通过信息技术办公,更要善于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事。

  基层工作好不好,关键看群众实际感受,要由群众来评判。造福人民的政绩观,要求我们突出效果导向,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不做表面文章,不耍花拳绣腿,把纠治形式主义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才能凝聚起担当作为、攻坚克难的磅礴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07日 05 版)

(责编:胡永秋、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