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 奋进新征程 第三届“人民红”网评大赛参赛作品
“国潮”滚滚劲卷生活新风
你是否有这样的新鲜认知?走上当今街头,就像是穿越到奇妙时空:路遇女士的现代白衬衫下飘扬的是形制考究、色彩鲜妍的马面裙裾;路旁驻唱的歌手拨弄着吉他,下一秒却是浑厚嘹亮的戏腔开唱;再转过街角,一股甜香蹿入鼻腔,油花翻滚,只见一只醒狮茸茸可爱,瞪着大眼咧着嘴,同你一起卷入这席卷大街小巷的“国潮”新风——
是的,你我都没有看错,“国潮”——含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之物或者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与时下潮流元素之物——就是当今中国最势头最盛的生活新风。
但是,对组成“国潮”的各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成为现下风靡全国甚至走向世界的潮流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反之,对于中华非遗而言,它们曾一度被埋没于历史的尘埃,被视作陈旧过时的“老古董”,甚至濒临消亡。有幸作为非遗从衰颓走向兴盛这一过程的见证者,我愿从个人视角出发,讲讲非遗传扬一路走来的可喜变化。
早年许多中华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一些经典戏曲评论却只寥寥几条,叫人叹惋“良作无人”。再说其他文化遗产:汉服长期是小众服饰,少有人知其有形制几何、纹样几多,汉服行游更为罕见;商业资本过于关注流行现代文化,各种活动现场少有非遗技艺身影,人们对其只感陌生疏远;谈及更久远的历史遗产和许多少数民族的各项文化珍宝与技艺,传播渠道之稀少更是鲜有听闻。
缺钱、少人、少宣传渠道等问题是彼时困锁宝贵文化遗产重新走向大众的束缚。正当中华非遗及其传承人们无助地徘徊在命运的十字路口、不甘消亡又难改现状的纠结之时,一道强力破开至暗伸出援手,为之打开改变命途的新生之路——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号召“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往后,非遗保护作为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的重要任务得到了广泛重视。中共中央的号召和有关部门的落实为非遗保护注入强心剂和破局之力。尤其是近年来,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的多种传播渠道,非遗的宝贵价值得到了应有的关注和重视,政府、企业、人民凝聚合力,主动加入到非遗的保护与继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已与新生的中华非遗密不可分。说小新变,《牡丹亭》既是为人熟知的唯美昆曲,也是古代追求自由的先锋经典;传统评弹与流行音乐结合,一曲《重返西湖》同当代人再话白蛇旧情;小众汉服早已走入日常生活,钗冠裙袍是穿在身上的“文化自信”。论大成就,各地文旅深度结合,苗族苗银、水族水书等民族文化借互联网宣传冲破闭塞,丰富中华民族艺术审美情趣;三星堆青铜器、敦煌壁画等历史文化与当代艺术相融转型文创IP,以萌趣之姿拥抱千家万户;米哈游公司旗下游戏《原神》创新运用中国传统皮影、戏剧、节庆等文化元素俘获年轻之心,展现古典文化魅力,一曲《神女劈观》更是唱响全球,真真正正将中华非遗送上世界舞台……
纵览风雨兼程,中华非遗在国家举旗号召、全民注目参与、自身守正创新下一步一个脚印,重新聚焦社会目光。新时代,中华非遗还将继续与时代对话,与世界交流:作为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滋养中华民族精神田野;创新表达中华文明,积极开放拥抱大千文化,与广大人民同携手、辟新途,共乘“国潮”,滚滚而来,维新不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