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 奋进新征程 第三届“人民红”网评大赛参赛作品
弄潮如歌,择路奋行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然而纵观当下,许多青年迷失在人生之路的“选择”与“被选择”中,束缚于以自我为中心的茧房里,难以把握时代命脉、响应时代号召。
青年的“选择”与“被选择”深深植根于时代。在中国经济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的今天,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知识经济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在经济社会形势的影响下,求学之风日盛,劳动力市场结构性问题突出,许多青年感到工作难寻、学无所用。他们在极度内卷的环境中想要谋求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想要依靠自己的学历去选择自己人生之路,然而却往往以失败告终。他们抱怨着,认为自己在这个时代已经丧失了“选择”的权利,一切都要依赖“被选择”,以至于丧失奋发的动力,在焦虑与无奈中虚度时光。
人的“选择”与“被选择”都应当是主观能动性的迸发,是面向未来的自我创造。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青年是国家的未来,青年的实践活动也是在创造着国家的历史。因此,青年应当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思想,跳出自我所设的限制,在“选择”与“被选择”中实现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的统一。选择,则当把握时代命脉,奋进不止;被选择,则当响应时代号召,坚定不移。
终日乾乾,择而行之。萨特认为,“选择”是人的绝对自由,而青年的选择,则是青春的创造与活力的迸发。“不能胜寸心,安能胜苍穹”。青年的选择,应当是置身于时代场域中的选择,是基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选择。作出了正确的选择,青年就应当矢志不渝,踔厉奋发,朝乾夕惕,久久为功。无论是选择在大漠黄沙中守护中华文脉的樊锦诗,还是选择在冰天雪地中保家卫国的陈祥榕,都将青春奉献祖国,用热血书写历史,无怨无悔。
和光同尘,与时舒卷。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青年在职业生涯上的“被选择”正反映了生产力发展的深刻需求,更需要青年去响应号召。青年应当扎根社会,深入群众,在劳动中由敬业而乐业,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风雨不改凌云志,振衣濯足展襟怀。”许德珩等青年为了维护国家利益而开展“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全红婵为了改善家庭的贫困境遇而刻苦参与游泳训练,最终勇夺冠军。青年在或大或小的“被选择”中蛰伏于时代,悟道于时代,蜕变于时代。
弄潮如歌,择路奋行。“选择”与“被选择”从来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在时代中辩证统一,是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二者的主体都是人类——“被选择”可以让青年贴近时代,积累经验,不断成长,为正确的“选择”打下坚实基础;“选择”可以让青年基于时代痛点进行创造性解决,让时代不断发展,同时更能通过“被选择”来暴露新的时代问题。青年应当正确看待二者的关系,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劳动,在“被选择”中弄潮如歌,在“选择”下择路奋行。西部计划志愿者支教服务队立足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选择扎根贫困山区,用宝贵的知识浇灌祖国的花朵,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走向未来;新冠援鄂医疗队面对新冠疫情初期武汉的疫情状况,选择勇赴一线,用生命铸就钢铁长城,守护人民的身体健康。青春之光闪耀,可创美好未来。
“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马克思在年少时写道。青年人正应如此,面向时代、面向祖国、面向人民,在“选择”与“被选择”中弄潮如歌,择路奋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