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期待更多高质量的学术会议
近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生所”)学术年会举行。此次年会还有着特殊意义,因为今年是北生所启动成立的20周年。
4天的年会安排了38场学术报告,平均每天近10场、每场40多分钟,连午饭的时间都被严重挤压;台上,包括现任实验室主任和离任实验室主任代表、优秀毕业生代表及海外嘉宾,老中青38位科学家结合精心准备的PPT分享各自的最新成果,讲得一丝不苟、亮点纷呈;台下,北生所的科研人员全部到场,每个人都全神贯注、听得非常认真。每讲完一场,举手提问的接二连三,做报告的人认真作答……这样的学术年会真是“烧脑”!
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有助于激励科研人员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科学研究特别是原创性基础科研研究,周期长、难度大、不确定性多,无异于艰苦、漫长的马拉松,“跑”的久了难免心生懈怠,因不堪其苦而半途转场的不乏其人。像北生所这样的学术年会,则有激励斗志、加油助力的功效。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如果没有平日的潜心耕耘,很难在台上拿出高水准的学术报告。某种程度上,众目睽睽之下、全员参与的学术年会既是成果秀也是擂台赛,对做报告的人而言,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有助于推动科研人员学科交叉、合作创新。当前,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学科交叉、合作创新的重要性、迫切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突出。无论是学科交叉还是合作创新,必须以相互了解、彼此熟悉为前提,这就离不开深度的交流、充分的了解。来自不同学科、不同细分领域的科研人员在一起深入交流、切磋,既能激发灵感,也易于寻找学科交叉、合作创新的切入点。
高质量的学术交流,有助于推动科学普及、播撒科学的种子。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过程中,在全社会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至关重要。参加北生所学术年会的,除了所里的科研人员,还有近千名在读研究生和参加“学生暑期训练计划”的大学生、高中生,与科学家面对面、现场聆听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既有助于他们开阔视野、增长新知,也有利于激发其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以及投身科学的热情。
科学离不开交流、传播,创新离不开合作、互鉴。高质量的学术会议,能有效激发研究动力、推动学科交叉、促进科学普及。期待像北生所这样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多些、再多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