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人民论坛)
世界读书日前后,各种阅读推广活动举行,大江南北,书香浓浓;天气渐暖,全国各地的博物馆、文化馆、红色文化遗址等人潮涌动,“文化游”广受青睐;多地文化惠民演出季活动启动,送戏下乡、优秀剧目展演等,为人们送上缤纷文化佳宴。放眼神州大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高品质的文艺作品,为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增添一抹抹亮色。
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伟大事业,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代十年,我国文化建设气象万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从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推进《复兴文库》等重大文化工程,到《觉醒年代》《山海情》《只此青绿》等优秀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从“非遗热”“考古热”“博物馆热”等蔚然成风,到群众歌咏、广场舞展演、乡村“村晚”等文化活动精彩纷呈……日益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兴起的文化风尚,见证着我国文化建设迈向新高度,推动着人们精神文化生活再上新台阶。
2020年6月,农民工吴桂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簿上写下“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余生永不忘你”的感言,让无数网友泪目。这位农民工的“图书馆情缘”,背后正是不断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带给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从实践中看,公共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社区书房、文化驿站、农家书屋等打通文化惠民“最后一公里”;数字图书馆、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云端博物馆”等,让海量优质数字文化资源走进千家万户……重视文化民生,让越来越多人得到了审美的享受、精神的滋养。
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只有把文化的灯火拨得更亮,才能更好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文化的滋养、精神的支撑。文化建设是培根铸魂、凝神聚力的重要事业。让那些凝结着先贤智慧的经典作品“热起来”,沉淀着历史烟云的文化遗产“活起来”,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精品力作“多起来”,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充分激发人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就能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实现既定奋斗目标提供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也是增进民生福祉的关键因素。近些年来,从“文创热”掀起消费新浪潮,到文旅融合让“诗和远方”紧密牵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文化需求高品质、个性化的特点更加明显。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尤需在提高文化供给质量上多用力,推动文艺创作由“高原”向“高峰”迈进;在加快推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上多用功,抢占文化创新发展的制高点;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上多用心,让优秀文化成果惠及更多人民……如此,才能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4月初,四川大凉山深处木耳小学的孩子们,写下了一份“心愿书单”;几天后,100册爱心图书从四川成都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木耳山上,让孩子们雀跃不已。一次跨越500多公里的书香传递,为孩子们探索更大的世界增添助力。新征程上,大力推进文化建设,让文化的灯火照亮每一个人,让文化的力量启迪每一颗心,一定能为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丰厚的滋养,为国家的发展进步提供更强大的动力。
《 人民日报 》( 2023年05月08日 04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