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热评:透过春节档电影票房火爆现象看到的信号
——2023“开门红”系列评论之二
兔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好消息不断。国家电影局1月2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据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档(除夕至正月初六,1月21日至1月27日)电影票房为67.58亿元,同比增长11.89%;观影人次为1.29亿,同比增长13.16%。
67.58亿元!这个数字位列我国影史春节档票房第二,超过2022年春节档总票房,观影人次也高于2019年和2022年。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后的第一个春节,电影票房就创下如此成绩,彰显了我国文化市场的消费潜力,极大提振了各行业经济复苏的信心,也为2023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益参考。
春节档电影票房有着极强的信号意义。包括电影消费在内的春节消费,可以看作是观察当年社会消费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风向标,而春节档票房也被视为观察居民消费成色的高频指标之一。可以说,今年春节档票房的迅速走强、红红火火,是居民消费复苏和社会经济发展有后劲、有韧劲的生动体现。
事实上,小小电影票连接的不只是看得见的供需两端,更体现多个更具体细微的方面。不仅有各地大大小小的影院在经营生存上的现实考量,也有电影行业投资拍摄、制作发行、稳定信心与预期等多个环节方面。毫无疑问,春节档票房火热的“因子”,会直接间接地刺激、带动相关产业的复苏和发展。
而从更深的角度观察,春节档票房作为一面镜子,也展现出春节消费整体正在复苏的信号。如果我们将视野放宽一些就会发现,这个春节,多个行业的“票房”都火了——国内旅游出游突破3亿人次,不少景区游人如织;商场餐饮、娱乐场所热闹,不少餐馆门外重现“排队大军”;电商、快递等行业繁忙,公司纷纷“高薪留人”……类似场景都传递出一个信号,全社会整体的消费氛围和消费场景,都正在逐渐复苏。
当然,春节档电影票房火爆背后,也延伸出一些值得探讨和思考的话题。比如,春节档票房主要集中在头部影片,大制作较多,类型上不够丰富;个别影院的服务质量在网络上引发讨论,甚至是争议等。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醒我们,当消费意愿提升、消费氛围复苏之时,我们依旧不能松懈或盲目喜悦,而是要继续着眼于丰富消费场景,改善消费环境,做好消费服务保障。以此挖掘消费潜力,提升消费质量,为经济增长发展注入活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再过几天,立春就要到来。我们有理由期待2023年我国经济社会如春节档票房一样,“人气旺、市场暖、消费热”。
相关链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