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以开放聚创新之势(评论员观察)

邹  翔
2022年11月29日05:3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日前,中国和印尼合作建设的雅万高铁试验运行取得圆满成功。作为中印尼两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雅万高铁建成后从雅加达到万隆的出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助推力。这一两国人民携手打造的民心工程,充分彰显了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

  开放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创新是引领世界发展的重要动力。习近平主席指出:“历史反复证明,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才是人间正道”“开放包容是人类繁荣进步的基本条件”“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加速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开放与创新相辅相成,开放添活力,创新增动力,以开放聚创新之势,才能使科技创新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创新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开放为创新提供了重要基础。经济全球化加快创新要素的全球流动,创新组织呈现网络化、专业化趋势,企业加快跨地区、跨国布局创新链。高端供应链依创新优势分工,更加专业化,相互依赖性增强,一些重要和复杂技术的供应链不可能在一个国家完成。这样的客观情况决定了,各国应该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同经济深度融合,加强创新成果共享,努力打破制约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壁垒,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术交流合作,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新时代十年,我国科技进步贡献率从52.2%提升到超过60%,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由第三十四位上升到第十一位,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创新驱动取得突破性进展,既是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结出的硕果,也得益于我们始终坚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当前,我国已经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签订110多个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高铁、菌草、新冠疫苗等创新成果为更多人所及所享,成为亮眼的中国名片。无论是“中国天眼”面向全球开放,还是中国空间站欢迎外国航天员来访,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强国际化科研环境建设,正努力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开放不停步,创新无止境。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一条重达370公斤、体长约3米的蓝鳍金枪鱼引人注意。因为口岸海关实时动态保障和检疫许可证的加速办理,这条蓝鳍金枪鱼得以快速完成通关手续,亮相进博会食品及农产品展区,从中可以看到我们不断推进制度创新、营造开放创新生态、优化营商环境的努力。坚持开放创新,促进各国开放合作,共享创新发展成果,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面向未来,中国将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发挥好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作用,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全球化不断向前。

  前不久,第五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论坛开幕式上发布的《关于国际合作的科研行为的倡议》,向世界传递了中国科研人员“与全球科技界深化拓展平等、开放、合作的全球伙伴关系”的心声,再次彰显了中国开放创新的博大胸怀。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定能让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新的光明前程,让创新成果惠及各国人民,为增进世界人民福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人民日报 》( 2022年11月29日 05 版)
(责编:赵欣悦、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