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第二届人民网评大赛>>优秀文章

追梦乡村,与时代共振

梁爽
2022年11月24日13:32 |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小字号

沈雪霞,安徽祁门的一位农村女孩,是全县的高考文科状元。大学毕业以后,她打破了“将读书作为跳板,跳出农门”这一思想束缚,辞去了大城市里的高薪工作,凭着自己的一股冲劲和热情,怀抱着梦想,自创了粽子茶,一年卖出了40万颗,帮助村里的贫困户,留守妇女每户增收五千元。

此类新闻一出现,便会有许多评论重新搬出“读书无用论”,更有甚者,直接大言不惭地说道:“状元又有什么用,还不是最后回家种田。”我认为此类言论不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状元身份”和“回乡”之间有什么实际矛盾吗?其实并不存在矛盾。从词义上来看,状元指的是在考试中夺得头筹的人;回乡,顾名思义,是回到家乡的意思。一个身份和一个行为之间存在矛盾,其根本逻辑便是“是什么样的人就该干什么样的事。”这样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存在偏见的,是在给自己和他人的人生人为地设下许多限制。

提起状元便是光环的化身,提起农村便是“脏乱差”,这样的刻板印象,既是偏见的鲜活体现,又是对时代发展的漠视。状元在成为状元之前,她首先是一个鲜活的人。作为一个人本身,就有着自己的追求,自己的梦想。在现在这个时代,追求高薪资,追求世俗意义上的光环标签,的确是一种奋斗的方向。但不可否认的是,像沈雪霞一样选择回乡,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帮助村里人一起致富,也是一种方向。方向与方向之间只要合法合规,从来都没有孰优孰劣,只是代表着不同的轨迹而已。一些评论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别人的身上,以一种看似为对方考虑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实际上在蚕食了其余可能的同时,扼杀了多样选择。除却偏见之外,时代正在多方面地发展。从前,人们追求的目标似乎都与大城市挂钩。许多人努力奋斗,追求着世俗意义上光鲜亮丽的生活。但是如今,乡村早已不再是闭塞和落后的代名词,越来越多的青年,来自乡村,回归乡村,在乡村这一方天地里发挥自己的价值。2022年4月,农业农村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已超过1100万人。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农业是立国之本,同时也是强国之基。这些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不忘根本,将自己的一腔抱负,付诸于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之中。

无独有偶,湖北青年田江海放弃了互联网大厂提供的高薪工作,选择回乡创业,运用自己学习互联网运营经验,通过网点来扩宽家乡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将家乡的甜橙销往全国各地;贵州青年王静运用短视频平台,种植菌菇,带动乡民走出一条致富之路;刘凯槟回乡创业六年,成为了鲜花种植的专家……这些数不清的名字,全都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青年典范。

梦想没有限制,实现梦想的途径也并不是只有一条。返乡青年跳出思想的囹圄,回应时代的主题,勇于遵从内心的声音,理应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包容。他们同时也照亮着我们,重新思索自己的固有成见,反思人生价值。须知,只要心中有梦,一草一木皆可书写精彩的人生。

(责编:徐玉涵、曲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