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起评:《胡同》热播,打开京味剧新思路
一座恢宏的城,一个鹅毛大雪天,镜头一下就切进了老北京的胡同里弄,一场祖孙三代女性接力,扎根基层奉献群众的故事就此徐徐展开。 9月25日起,年代剧《胡同》在央视八套播出,并在网络平台同步播出,持续引发热议。
《胡同》分为三个时代篇章,选取三个代表性的年代:50年代、80年代和21世纪的今天,讲述了一家三代三位女性从居委会的开创、发展到发扬,始终秉持为人民服务之初心的故事。在她们身后,是满载人间烟火气的老北京胡同,是胡同里形形色色的群像百态,小人物生活史连缀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社会变迁史。
90后当红小花挑京味儿年代剧大梁,演员排兵布阵上的别出心裁成为《胡同》一大创新。以往类似《大宅门》等高口碑京味儿年代剧中,挑大梁的主演往往是何冰、陈宝国这样的老戏骨,人物一亮相就京味儿十足,气质扮相与年代剧严丝合缝。《胡同》中,三代居委会主任的饰演者分别是赵露思、蔡文静、关晓彤,人气明星自带流量,表演生动有活力,为新剧赚足眼球。不少观众反应,剧中年轻演员对角色的把握,举手投足间表现出的京范儿京韵,可圈可点,打破了人们对偶像派的刻板印象。例如赵露思演绎的田枣,大大咧咧、虎里虎气,颇有几分北京大妞样儿。
人气演员之外,《胡同》还吸引了吴刚、唐曾、刘欢、刘佳、巫刚、陈瑾、钱波、吴彦姝等十余位演技派加盟。大把的戏骨戏不在多,几个眼神几个动作,就把笃定机智的公安局局长、落难的贝勒、生不逢时的戏子、普通的邻家大叔……个个演得惟妙惟肖。三教九流、百人百态,增加了京味儿年代群像剧的厚度和广度。
以“胡同”为题隐伏暗线,记述北京味儿、北京气韵的延续与变迁,是《胡同》的另一有益尝试。“大胡同三千六,小的多如牛毛。”老北京的生活与胡同的联系千丝万缕,以至有人称北京的古都文化为“胡同文化”或“四合院文化”。《胡同》没有大人物在时代大潮中的翻江倒海,要说的就是这北京城里的柴米油盐、凡人岁月,以胡同为中心叙事十分讨巧。老师傅一秒捏出几个馄饨,炸油条往锅里这么一滚,配上一声气息绵长的京腔吆喝,老北京的气息就顺着烟火气升腾起来,飘散四方、穿越时空。
京味儿年代剧,不管讲哪个年代的故事,都要让观众从中看到美好的人,感受到美好的情,最终用北京的市井文化反映时代面貌。从这方面讲,《胡同》里有浓浓的京味文化,在角色设置、故事情节和演绎风格上拍出了一定新意,让我们看到了京味现代题材电视剧的另一种精彩。
当然客观地讲,观众对《胡同》的服化道演技也不乏质疑。例如,1949年的北平,可能很多人还吃不饱,身为孤儿的田枣带着一群穷苦人家的孩子艰难讨生活,却面皮白净、衣服整洁,包括“扭头瞪眼”式的表演,让人感觉偶像剧的套路还没完全放下。另有人指出,该剧的背景,比如开头出现的前门楼子等素材不真实,与年代不符。我们可以理解,艺术真实不必与历史真实一一对应,但年代剧想要真正扎根人心,恐怕还是离不开那股真实岁月的味道。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