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艺起评:看清低俗直播播主为何敢无惧
——论低俗网络直播该如何治理
一段时间以来,低俗直播拉低网络平台下线、突破法律红线、挑战公序良俗底线,让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深受其害。
在互联网监管日趋严格的当下,低俗直播依然屡禁不止,背后原因值得反思。某种意义上,互联网的普及给每个人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内容创作打开了新的天地。但现实中有的靠低俗内容博人眼球、吸引流量,迎合公众猎奇心理的有之;有的对法律和规则毫无敬畏之心,打擦边球的有之;有的毫无羞耻之心,对舆论的批评、公众的反感置若罔闻的有之……这背后折射一些内容创作者价值观走偏、责任心缺失,在互联网的浪潮中迷失了自我、误入了歧途。
网络主播之所以敢于触犯底线,是因为低俗成本低,收益高。网络直播是入门门槛非常低的行业,在手机普及率超高的今天,可以说只要有手机就能搞直播。这种低门槛让直播行业的竞争压力巨大,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的直播品质和内涵就没办法持续吸引受众,但提高自身的素质或者直播内容的质量很难,费时费力,没有拉低下限,以低俗媚俗来吸引人来的容易,这让某些人看到了成功的“捷径”,从而进入了一种恶性竞争,很多主播的底线不断被突破。
进一步来看,三令五申之下为何一些网络主播我行我素?为何一些平台上低俗内容禁而不绝?表面上是平台生态出现了问题,根源是平台的经济利益在背后作祟。互联网时代,流量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不论是网络主播,还是网红机构,抑或是相关平台,一定程度上都把低俗内容视作“流量密码”。今年3·15晚会曝光了某网红运营公司利用旗下女主播,用极其露骨、毫无底线的内容套路粉丝打赏,获得不菲收益。这种“温柔骗局”在直播平台上屡见不鲜,并由此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条。正是因为流量与经济利益的深度绑架,让不少人铤而走险,也让低俗直播成为互联网平台的顽瘴痼疾。
直播平台监管的滞后性和惩罚的无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低俗直播的气焰。有主播直言不讳,“自己已被多次封号,封号后会在小号继续直播,欢迎粉丝加其小号。” 这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一些互联网平台在内容监管、违规行为惩处上存在短板,客观上造成了低俗直播的屡禁不止。从当前互联网平台的管理实践来看,一些直播平台监管不严,几乎不会对用户注册使用设置门槛,过低的门槛造成了违法成本低,对主播的封号惩罚不足以形成有效震慑。或是“换个马甲”继续通过低俗内容收割流量,或是转战其他平台从头再来,这都让网络直播的监管形同“筛子”。
毋庸置疑,互联网与日常生活深度融合,改变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也影响道德规范、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的形成。任由低俗直播大行其道,危害的是直播经济的健康发展,更损害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面对监管的更高要求,面对群众的更高期待,必须进一步消除监管的模糊地带,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不给任何违法违规行为以可乘之机。
相关新闻: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