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财评:写好向西开放的青海答卷
青海地处我国内陆,既不沿海也不靠江,在国家对外开放格局中始终处于末端。那么,青海走向开放前沿的增长极在哪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又带给青海怎样的机遇?近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主办的“协同发展向西望 续写丝路新篇章”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走进青海,以耳闻目睹见证青海在向西开放大潮中书写答卷。
生态优先搞建设,永葆绿色发展底色。青海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守护好“中华水塔”,维护好“生态屏障”,呵护好“地球第三极”,建设好生态文明,既是国家重托,也是历史使命。主动担当、积极作为,青海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实施意见》,初步搭建起具有青海特色的“四梁八柱”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国第一的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成效显著。包括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坚决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积极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下一步,仍需上下求索,努力把这抹绿,转变成“能握在手里”的金山银山。
敞开大门促合作,提升向西开放成色。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毋庸讳言,开放水平低和经济外向度不高仍是制约地区发展短板。“一带一路”东风吹来,青海发挥南通川藏、西接新疆、东临甘肃的交通便利,发挥能源大省优势,主动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不断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空间。2018年9月,南向通道青海班列首发,货物在重庆集结,20天后到达印度;海东综试区作为青海首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于2019年12月获批设立,“截至今年9月底,海东综试区已实现跨境电商B2B出口货物375万美元”;位于西宁市城市副中心多巴新城的青海丝绸之路国际物流城,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青海正一步一个脚印,从开放“末梢”走向“前沿”,全方位、多层次敞开开放合作的大门。
特色产业出新意,为青海发展增添亮色。生态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宝藏,也是推进现代化发展的丰厚资源和财富。依靠资源禀赋,青海近年来瞄准新能源领域,绿色产业创新发展见成效,光伏、锂电、大数据等一批新兴产业,已在经济发展舞台上唱“主角”。与此同时,扩大当地绿色、有机、高品、安全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供给,持续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创新成为驱动高原农业发展的第一动力。在青海农林牧商品交易中心,牛肉、乳制品、老酸奶、青稞酒等农产品抱团“网上冲浪”;在距离西宁市20多公里的湟中区加牙村,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圣源地毯在创新升级中带动就业增收;以及各类农牧业生产、生态旅游观光等,青海正在名扬四海。
作为省域面积很“大”,但经济体量很“小”的青海,要向绿色要效益并不容易。但绿色和发展从不是对立的,把握机遇、植根“绿”壤、合作共赢,青海定能逐步构建向西开放新格局。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