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利剑出鞘!严打摄像头偷窥等黑产
方便用户的摄像头,却有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窃取隐私的“方便之门”。为斩断偷窥黑色产业链,今年5月起,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集中治理,严厉打击非法利用摄像头偷窥个人隐私画面、交易隐私视频、传授偷窥偷拍技术等侵害公民个人隐私行为,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数据显示,连月来,清理各类平台相关违规有害信息2.2万余条,处置平台账号4000余个、群组132个,下架违规产品1600余件;全面排查联网摄像头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4万多个弱口令、未授权访问、远程命令执行等摄像头漏洞;抓获犯罪嫌疑人59名,查获非法控制的网络摄像头使用权限2.5万余个,收缴窃听窃照器材1500余套;强化对平台内假冒伪劣摄像头等商品的治理,并要求限期一个月完成全面整改……各地各部门利剑出鞘、重拳出击,释放出依法依规严惩偷窥黑产的强烈信号,为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筑起了一道防火墙。
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经商运营,摄像头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隐私泄露的风险也随之上升。有人破解并控制家用及公共场所摄像头,有人将手机、手环等改装成偷拍设备,有人在宾馆、酒店、出租屋等场所私藏录像装置,有人甚至专门兜售破解软件、炫耀偷拍技术……不法分子把个人隐私当做商品买卖,将偷窥行径视为生财之道,不仅严重侵害了个人隐私,而且危害网络安全,给社会秩序带来巨大隐患。
网络时代,数据开发利用与个人隐私保护将是贯穿始终的命题。现如今,以摄像头为代表的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必须认识到,追求便利的同时,更要兼顾安全。以摄像头为例,从摄像头生产企业到视频监控云平台,从社交软件、网站、论坛等互联网平台到广大用户,每一个环节都有数据安全防护的责任,更要有隐私保护的意识。
技术进步,但隐私保护不可后退。绝不能让个人隐私成为不法分子的牟利工具,绝不能给偷窥黑产滋生蔓延以可乘之机。正因如此,互联网平台必须严格履行信息发布审核的主体责任,摄像头生产企业必须提升产品安全能力,电商平台要严格履行清理排查的主体责任,网信、工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执法。此次集中治理工作进入了后半程,但坚决遏制摄像头偷窥等黑产生存空间的态度不会改变、力度不会削弱,各个环节、各个平台都不能有丝毫松懈。
信息疆域覆盖越广,需要构筑的数字长城就要越坚固。给个人隐私上一把锁,给摄像头等装备把好关,才能避免人们在信息时代“裸奔”,为更美好的生活保驾护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