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刘光明
2021年07月07日06: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内容提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提供了重要指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及时升华中国共产党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取得的新认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实践中的新创造,探索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宝库的新成果。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既是对百年大党理论创新的经验总结,又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庄严宣示。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引领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在理论上不断突破,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马克思主义是植根实践的理论,因而能够随着实践发展永葆生机活力。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掌握其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努力得出新的结论、形成新的认识、提炼新的理论。

  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时代内涵,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毛泽东同志指出:“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100年来,我们党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中形成和发展的,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同时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深刻改变了中国。

  面向未来,我们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立足新发展阶段推进党的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依据深刻变化了的时代条件和中国新的实际,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中国共产党人新的原创性贡献。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实践中的新创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尊重人民实践、从人民的伟大创造中汲取思想营养并上升为理论,是我们党进行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把人民群众新的意志、主张和智慧体现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中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过程,是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创新发展的根源所在。

  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伟大实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反映和坚定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科学总结和升华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比如,改革开放之初,安徽农村搞起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在他的支持下,不到三四年时间,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改革遍及全国,揭开了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党的十四大前夕,邓小平同志在看报告征求意见稿时谈道:“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告诉我们,处在实践一线的人民群众把握时代脉动最真切、感知实践呼唤最敏锐,能够依据实践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提供丰富而鲜活的养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反映群众愿望、集中群众智慧,因而成为源自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创造、贯穿着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具有强大生命力和亲和力的科学理论。新时代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和心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见,推动马克思主义实现新的发展。

  探索回答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解决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遇到的重大课题作为理论创新的生长点、突破口,在回答一个又一个“时代之问”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我们党成立后,面对的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农业大国。中国共产党人披荆斩棘、锐意进取,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创造性地解决了革命进程中一道道极为复杂的难题,引领中国革命航船破浪向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应时代之变迁、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家由大向强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遇到的各种矛盾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的高度。

  实践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层出不穷,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要以解决问题为理论创新的导向,瞄着问题去,追着问题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着力点。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繁杂问题中把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苗头问题中发现事物的倾向性,从偶然问题中揭示事物的必然性,使我们党的理论创新能够揭示新的规律、引领新的发展。

  广泛吸纳人类文明发展的新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开辟人类思想的新纪元,离不开对人类文明的广采博纳。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吸纳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

  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广泛吸纳人类优秀文明成果。20世纪70年代末,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转变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理论主题统领下,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理论突破,形成了许多新认识。比如: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社会主义不等于计划经济;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等等。这种理论主题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理论突破,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质、新风范。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坚守思想防线,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面对众多新领域新成果,唯有包容吸纳,才能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生机活力。我们要以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宽广胸襟和恢宏气度,科学借鉴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断学习他人的好东西,把他人的好东西化成自己的东西。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在不断汲取各种文明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理论宝库,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彰显更加强大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

  (作者为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 人民日报 》( 2021年07月07日 09 版)
(责编:牛镛、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