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喜看渭河展新颜(中国道路中国梦·生逢改革时)

胡宝林
2018年12月06日04:4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几十年来,我一直居住在渭水之滨,亲眼见证了这条河流不断焕发新的容颜。

  小时候,住在乡村。每从渭河边路过,就见河水在蒿草丛中流淌。夏季发洪水时,站在大桥上,看着望不到边的河床内浊浪翻滚,不时打着旋儿向下游流去,让人惊颤。河水中夹杂着上游漂来的木头、麦草、农具、旧衣服等等,三三两两的人站在桥上,用绑着铁钩的长绳子从河里捞东西。不时还听到传言,哪里的河堤塌了,水漫进了村庄。

  上世纪90年代,我到宝鸡市区上学,学校背后就是渭河。只见黄沙淤泥沉积的河床穿城而过,里面杂草丛生、洋槐零落,近河堤处还有私辟出来的菜园。大风一吹,尘沙飞扬,渭河成了这座城市的一道“伤疤”。到了汛期,渭河又发洪水,比小时看到的还惊心动魄。那时,只有市区一段是石堤,其余地方多为土堤,时不时出现的险情,揪着人们的心。

  渭河明显发生变化是在本世纪初。经过几年的治理,在宝鸡市区的渭河北岸,一座3公里长的渭河公园让人眼前一亮,一片片树林、一块块草坪、一处处广场自然组合,像给渭河镶了一条绿色的飘带,又像给城市画出一道立体的风景线,很快成了人们休闲锻炼的好去处。渭河上开始设闸蓄水,一个波光粼粼的金渭湖出现在城市中央。到了夜晚,红黄蓝绿的灯光映进湖水,让城市展现出江南水乡般的光彩。巍巍秦岭之下,一座公园、一湖碧水为城市点睛,城市顿时有了灵气。

  点缀在渭河边的公园,改变了宝鸡渭河的形象。这些年,不只在城区,渭河沿线各地纷纷行动。就在小时看洪水的大桥北边,近年也建设了渭河湿地公园。6月,大片的芦苇在风中摇摆,红色的亭阁点缀其中,曲折的栈道向四方延伸,不时有野鸭和鹭鸟飞起,给漫步其中的人们带来惊喜。在下游的眉县龙源国家湿地公园,7月的千亩荷塘,在蓝天白云之下,莲叶田田,让人一眼望不到头。

  总的来看,渭河之变,首变在水,再变在堤,又变在路,而引起变化的却是发展理念之变。多年前,渭河常常断流,淌着的是企业生产排出的污水,河道沦为关中的“下水道”。现在,通过合理调度和铁腕治污,渭河有了水,聚水为湖,水也变清了。河堤经过全线加固,全部成了石堤,近年再未发生大的溃堤险情。堤上修路,靠河为防洪道,旁边是通行道,两岸长堤连成线。水清、堤固、路畅,随之兴建的一个个公园、一处处湿地,让美景依着渭河从城区走向县区,从县镇走到乡村。

  每年元旦,宝鸡市的万人长跑活动,就是在渭河畔的道路上进行。以一河两岸的美景为背景,健步如飞的人们,成为这座城市的最美风景。从忍受“灰头土脸、大雨即灾”的困苦,到享受“槛外低秦岭,窗中小渭川”的惬意,渭河之变,折射的正是人们的生活之变、城市的发展之变。

  (作者为陕西宝鸡日报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8年12月06日 09 版)
(责编: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