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请多给行善者一些掌声(民生观)

窦瀚洋
2018年11月23日05: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当事人要常怀感恩之心,社会要多给行善者一些掌声

  

  网上曾流传这样一则视频,深夜,一段漆黑的山路上,一名小学生深一脚浅一脚地骑自行车赶路。一位男士开车经过,见状便压低了速度,跟在自行车后头,用车灯为孩子照路。这一照,就是20分钟。路至尽头,前面这位同学突然下车,向汽车深鞠一躬,以示感谢。事后,这位男士被孩子感动得不行,网友也纷纷称“泪目”了,太动人了!

  替男孩照路的这位好心人值得赞扬。照会儿路事小,怜悯之心可贵;这孩子的行为更值得称道,这一躬是一个回答:您的善良我感受到了,谢谢您!让人感叹这孩子懂事,没白帮他。

  人生之路漫长,谁都难免会遇上摸黑赶路时刻。马高蹬短,行路艰难。这时候,有人搭把手,帮一帮,困难就会减轻些,心里就会透亮些。所以,古道热肠、助人为乐,是公认的美德。并且,大家愿意相信,别人有难你来帮,你有难时帮有人;此时你助人,将来人助你,善良会形成闭环。

  可是,要想形成善良闭环,却不是那么自然而然。过去的“因果报应”说,终属虚无缥缈;按系统论的说法,一个系统要能长期维持、稳定运行,有效反馈至关重要。说白了,善良也是需要某种回应来鼓励的。

  我们说的鼓励,并不偏重物质,那叫图报而施恩;那么,需要什么回应呢?回应也可分强、弱和负三种。行善反而遭讹诈,这叫负回应,不但无法激励,反而会吓阻后来者,以后碰见类似的事躲吧,这种回应是破坏善良闭环的;被帮助者啥也没说,但处境改善了,脸上有笑容了,看在援手者的眼中,也是一种回应,“但得众生皆温饱,不辞羸病卧残阳”,也可欣慰了;像这位山路骑车少年这样深鞠一躬,回应程度就强了,能给助人者以极大的荣誉感和满足感:下回,我还得帮!

  我们提倡“漂母饭信,非为报也”的精神,帮人并不图什么;可是,如同往池塘里扔一粒小石子儿总希望能听到点响声,我们也想知道自己的善良起没起作用,有没有虚掷。所以,当事人要常怀感恩之心,社会要多给行善者一些掌声,以激励善行。其实,多传播、多转发这样的善人善行,也是一种好的反馈,大家会代入:原来助人的滋味这么美好!下次遇见事,说不定就效仿起来了。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3日 09 版)
(责编:冯粒、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