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海外版:进口,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

彭训文
2018年11月12日04:2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全世界最小的心脏起搏器、最薄的血压仪、最快的免疫分析仪……刚刚在上海落幕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这些和普通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高科技产品销量颇高。很多老百姓热情加入“买买买”大军,让参展商真切感受到了中国消费者巨大的购买力。

  改革开放40年,对中国每一个普通民众而言,最直观深切的感受莫过于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很多人仍然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设立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像电子表、录音机、磁带、尼龙布等舶来品,逐渐进入一些喜好新奇的百姓家中,很多东西被像传家宝一样对待,保存至今,成为那个时代的专属记忆。

  老百姓的需求是厂商从事研发、生产的“指挥棒”。从厂商进口商品种类变化看,老百姓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显著提高。国门初开时,由于对基础设施建设物资需求巨大,进口商品以化肥、水泥等工业用品为主,辅以电子表、录音机等少量音像制品。上世纪90年代,随着传统产业开始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提升,各地厂家不再满足于买产品,而开始造产品。此时,各种电子元器件、化工产品、聚酯产品等的进口量开始上升。最近几年,中等收入人群、先富起来的人等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大幅提升,导致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等进口猛涨。

  老百姓对进口商品的切身感受和体会也在变化。改革开放初期,进口货在中国市场上属于稀缺品,只有外籍人士、华侨、外交人员等通过外汇券才能在友谊商店买到。本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很多商品进口关税大幅降低,老百姓逐渐能买得起进口货了。如今,进口商品店在中国各个城市里很常见,消费者不仅能捧回全世界的日用消费品,就连进口蔬菜、水果、海鲜等生鲜类产品,都能轻轻松松地一“购”俱全。如果嫌进口商品不够多、不够好,消费者还可以通过网店、海淘等方式,购买全世界的好货。各大电商正在开展的“双11”活动,正是通过促销活动,让人们以更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好的进口产品。

  这些变化的背后,是中国进口政策的不断调整。总体看,中国进口政策经历了“出口为主、进口为辅”“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积极扩大进口”这三个阶段的转变。以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标志,中国在进口货物上多次自主降税,目前已在不同程度上开放了近120个部门。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政府对进口工作更加重视,不仅下调了汽车、部分日用消费品等进口关税,还以《关于扩大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意见》等顶层设计强调发挥进口对提升消费、调整结构、发展经济、扩大开放的重要作用。刚刚落幕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有利于解决当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增强百姓获得感和幸福感。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人用奋斗实现了“吃饱穿暖”的物质需求。当前,老百姓希望“吃好穿好”。进口商品像一条鲶鱼,不仅让老百姓生活更加美好,更有利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转型和升级,进而对整个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如此利国利民之策,必将成为推进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新起点。

(责编:马昌、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