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共赢才能扩大自身利益
人民日报新知新觉:零和思维不符合时代潮流
最近一段时间,美国单方面挑起贸易战,推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升级。美国这一做法有许多复杂背景,长期受零和思维影响可以说是思想上的一个重要原因。
零和思维假定国家交往所创造的收益总和为零,一国所得必为另一国所失。通俗地说,就是认为国家之间完全是竞争对抗关系,相互交往的结果表现为你得我失、你强我弱、你赢我输,甚至是你存我亡。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零和思维脱胎于早期的传统现实主义。这种传统现实主义强调人性本恶,世界处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自然状态,国家间天然敌对,不存在道义;国家为赢得竞争可以不择手段,包括违背承诺、破坏协议、撕毁规则等。显然,这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思想,缺乏合作精神,在实践中很难行得通。
随着时间的推移,零和思维又有了新表现。它渲染世界处于“无政府状态”,本国利益应该优先。它认为,一国的权力上升意味着其他国家的权力相对下降,一国财富的增加意味着其他国家的财富相对减少。因此,一个国家不能只看自身是否有所得,更要确保自身所得大于对方所得。哪怕合作能带来共同的重大利益,但如果给对方带来的利益更多,就不能选择合作;如果恶性竞争能给对方带来更大损失,哪怕这种竞争会给自身带来伤害,那也是可取的。
零和思维鼓吹冲突、反对合作,是近代国际关系形成之初出现的粗糙理念,也是一种典型的利己主义。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推进和国家间交往不断发展,零和思维的内在缺陷越来越明显。首先,在国家层面和微观层面之间存在矛盾。美国政府以国家为基本单元来判断与其他国家贸易的得失,但问题在于国家间的贸易是由一个个微观主体的交易汇聚而成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这些微观交易的企业和个人通常按照市场逻辑进行趋利选择,并不会主动做出损害自身利益的行为,最终出现的往往是交易双方合作共赢的局面。因此,很难得出这些交易汇聚到一起就损害了国家利益的结论。可见,零和思维具体到微观层面就会失去支撑。其次,出发点与最终结果之间存在悖论。按照零和思维的逻辑,一个国家可以不择手段使自身获得比其他国家更多的利益,但如果每个国家都遵循这种思维来制定对外策略,最终必然形成每个国家都无法获益的困局。
不可否认,每个国家都有维护和扩大本国利益的愿望。但更应认识到,今天人类创造价值越来越需要借助全球分工合作体系,各国都要在分工中提升效率、在合作中寻求共赢。当今时代,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越来越成为命运与共、休戚相关的共同体,不是所有人反对所有人,而是所有人需要所有人。零和思维不仅在理论上存在明显矛盾、在实践中带来重大危害,而且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
当今世界已经走出了国家之间互不信任的时代,形成了体现更高文明发展水平的规则和制度体系。每个国家都是规则化、制度化国际社会的一员,需要共守契约、共担道义。各国只有信守承诺、尊重规则,才能共同获益。背弃承诺、破坏规则的行为虽然可能获得短期利益,但必将损害自身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在各国互联互通、相互依存的时代,沟通协商是化解分歧的有效之策,合作共赢是扩大自身利益的必然选择。各国只有跳出零和思维的窠臼、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才能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作者为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8年10月10日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