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敞开胸襟,拥抱世界“八面来风”

——共创一带一路美好明天②

盛玉雷
2018年08月22日04: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一带一路”倡议切中了当前世界问题的症结,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平衡提供了新思路

     

  宁波舟山港,一艘名为“地中海拉帕洛”号的货轮正吞吐着各色集装箱,即将驶往遥远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义乌国际商贸城,法国的红酒、捷克的水晶、波兰的牛奶、罗马尼亚的蜂蜜等进口商品琳琅满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品尝到互利合作“甜头”的地方,都深刻体会到建设开放型经济的必要性,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意愿水涨船高。

  比如宁波舟山港,能成长为全球首个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的超大港,离不开近90条“一带一路”航线;再如“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开往34个国家和地区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截至7月底已往返156列,同比增长101.5%。如果把今日中国比作直上九霄的大鹏,“一带一路”就仿佛是两只翅膀,托举起助力世界互利共赢的中国贡献。从古老口岸摇舟振楫,到远洋巨轮劈波斩浪,从大漠孤烟驼铃阵阵,到“钢铁驼队”跨越大陆,今天的中国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以互利共赢的追求,开启了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新征程。

  对许多人来说,开放意味着发展环境的包容普惠,让人生出彩的舞台变得更为宽广。约旦商人穆罕奈德在义乌开的餐厅叫“贝迪”,意思是“我家”,希望每个顾客都找到家的感觉;有着33年工龄的船舶引航员潘国华发现,停靠宁波的“大船越来越多”,工作虽繁忙但更有成就感;来自天津的阿勒颇手工橄榄皂订单,支持着叙利亚人艾米尔和他的兄弟坚守家园……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像这样因交往而亲密、因开放而受惠的故事在不断发生,续写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导致落后,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一过程中仍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有些人将贫富差距、发展失衡简单归咎于全球化,甚至因此拉起吊桥,筑起保护主义的高墙,则是本末倒置。搞保护主义,就如同把自己关入黑屋子,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只有打开窗子才能让空气对流。实际上,这个世界的很多问题,恰恰是不完全、不公平、不开放的全球化所致。植根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土壤,萌发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时代契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贡献之一,就在于切中了当前世界问题的症结,为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平衡提供了新思路。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5年来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身体力行,就是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自我革命。在云南,云南大学与参与国高校共建“一带一路”科研平台,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在新疆,乌鲁木齐打造“一带一路”物流集散地,从开放“末梢”跻身丝路前沿;在浙江,宁波航交所编制的“海上丝绸之路”指数已成为国际航运市场的“风向标”,成功登陆波罗的海交易所……事实证明,提高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才能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最终形成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

  在宁波舟山港办公区的墙壁上镌刻着一幅世界地图,上面写着“港通天下,服务世界”;“贝迪餐厅”也在就餐区域设计了一面宣传墙,向顾客介绍“一带一路”建设。一代又一代的“丝路人”,就是以一种“志在千里”“友遍天下”的追求,创造出“商旅不绝于途”的盛况。今天的世界经济,已经不可能从大海退回到湖泊,只有真正具备开放心胸的弄潮儿,才能借“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扬帆远航,抵达更美好的未来。


  《 人民日报 》( 2018年08月22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