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父母为孩子上学扎堆离婚,咋破解?

蒋萌

2018年07月06日16:15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父母为孩子上学扎堆离婚,咋破解?

背景:最近,石家庄市裕华区婚姻登记处出现“扎堆”离婚的现象。原来,石家庄一些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在执行“幼升小”政策时要求:父母和孩子3个人的户口必须在一处才能上片内学校,否则只能接受调剂。换言之,父母中不能有一方户口不在招生片区。为了让孩子在片内入学,部分一方户口没在片内的夫妻,只能无奈地假离婚。

钱江晚报发表李勤余的观点:一项公共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以折腾万千家庭为代价,无论如何是不合情,也不合理的。针对“随父母”这一概念,部分学校认定,要入学,必须满足“子女与父母双方户口在一处”。而教育局方面又有工作人员表示,“我们的政策没有写这么细,只写着‘随父母’,从来没有说户口一定要随父母双方。”或许,当地教育局之所以将入学条件模棱两可化,正是为了预留一定的空间。至于到底是随父母双方,还是单方,完全取决于报名人数的多寡。如此一来,当地有关部门也就掌握了招生工作的主动权。早在2016年2月,教育部就曾提出,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择校冲突强烈的地方,更具实际情况积极稳妥采取“多校划片”。这一措施,客观上可以防止假离婚等离奇情况的出现。与其在政策中大玩文字游戏,不如踏踏实实增加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孩子入学,要学习的人生第一课就是诚信。不知,目睹父母假离婚的同学,会在心灵上受到怎样的冲击?当地教育局应尽快亡羊补牢,为孩子们多增添一些便捷的入学途径吧。

小蒋随想:说到底,这种政策设计,或者说实施目的,就是为了“刷人”,极其现实地表明义务教育资源也分为三六九等,较好的资源无法满足本地户籍学龄儿童的入学需求,教育部门与学校只好进一步“设卡”。外界抨击此举极不人性、可能导致家庭破裂,是有道理的,学校与教育部门挨骂不冤。但是,有关政策会被纠偏吗?纠偏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会否出现一个班不得不容纳百八十名学生的“盛况”?如果学生“爆棚”,难免导致老师精力不足、教学质量下降、学生安全隐患增大等一系列新问题。不得不说,即便取消这一政策,也实现不了“皆大欢喜”。如今,一些地方实施多校划片,也就是一个居住地址,对应多个学校,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分散学生、给学区房降温,但学生究竟会被分到好学校还是差学校却犹如“摇奖”,“摇号”中的猫腻也不鲜见。多校划片,顶多是权宜之计。其实,大家都明白,尽可能均衡教育资源,尤其是均衡义务教育资源,才是根本出路。某些地方试点让优秀教师在不同的学校轮岗、传帮带经验不那么丰富的教师,是一种积极探索。另一方面,教育投入应向基础相对薄弱的学校倾斜,减少直至消除起跑线不公平和马太效应。许多工作固然需要时间,但只要朝积极的方向努力,就会有向好的变化。最要不得的就是,光摆困难和问题,在“限”与“卡”上打转转。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