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扶贫“心不在焉”,原因在哪里?

蒋萌

2018年07月03日16:1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扶贫“心不在焉”,原因在哪里?

背景:“绣花功夫扶贫,离不开一家一户上门。”云南省师宗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的地方扶贫干部驻村少,几乎不入户;有的地方人在位、思想不到位;还有的挂联单位不重视,派出的不是精兵强将。如此一来,如何落实脱贫责任?

中国青年报发表王石川的观点:中央一再强调“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过程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并要实施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开展督查巡查,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要严肃问责。扶贫干部不入户,显然属于工作不严不实,理应接受处理。同时,一些扶贫干部不作为也“逆向”提出了一个现实问题,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一些扶贫干部也进入了倦怠期,一种是耍奸使滑,能省力气就省力气;一种是后劲不足,缺少冲刺精力。对于前者,自然应该严肃问责,如果不作为却高枕无忧,必然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脱贫攻坚工作。而对于后者,则需要适当减减压、鼓鼓劲。减压,不是减责,更不是放松、停顿、懈怠,而是在责任意识支配下,让扶贫干部更加精神焕发地投入到扶贫工作中去。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在人的观念、能力、干劲。对于拥有使命感的扶贫干部来说,即便未获激励,他们也会不负重托,但是,多一些正向激励,并辅以必要的奖励,一线扶贫干部就能欢欣鼓舞,更有动力夯实责任,按照部署,我国这几年要完成脱贫3000多万人的目标,压力不小,难度不小,越往后遇到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但别无退路,惟有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弄虚作假、急躁和厌战情绪,扶贫目标才能最终实现。

小蒋随想:这之中,能看出一些人的心思和算计。有人觉得,如果常在机关领导身边刷存在感,起码能混个脸熟,有利于仕途发展;倘若深入偏远、基础差的地方,一方面不容易干出成绩,另一方面难接触领导,或许会被边缘化。官本位思想严重,使得有些人不愿去做扶贫工作,即便被派去驻村,也可能开小差。某些人打上述小算盘,除了一心唯上思维,是否还折射出其他方面存在偏差?比如,地方扶贫与提升GDP,虽然都涉及经济和民生,但二者在考评上是否有微妙差异?在用人上,精兵强将会不会被分配到基层驻村扶贫?当扶贫干部申请调拨必要的资源时,地方有关部门和领导会不会给予应有支持?假如这些问题存在疑问,同样会影响扶贫干部的心态和作为。扶贫攻坚对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这是从大局着眼。而大局的实现,离不开一项项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及细致入微的干群行动。面对某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做得不深入、不细致、不精准,既要问责有关责任人,又要探究工作机制是否有不足,作风建设有没有跟上。不断增强正面激励和导向,消除负面因素与掣肘,许多问题才能得到缓解直至解决。理顺机制与端正思想,是一个硬币的两面,二者相辅相成、有机统一,方能使政策执行顺畅,令目标得以达成。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王倩、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