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来论:期待农家书屋“数字升级”

2018年06月06日04:4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期待农家书屋“数字升级”

  江西南昌  洪  轩

  自安徽定远第一家农家书屋诞生至今,11年来,农家书屋工程已覆盖全国,达几十万家,成为广大农民的“文化粮仓”和“智慧加油站”。农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解决之后,如何让书屋更好运转,解决利用率不高、书籍更新慢等问题,从而助力新型农民的学习要求,成为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需求。

  从部分地方的实践来看,农家书屋利用率不高,有管理不善的原因,但归根结底,还是跟不上互联网时代的脚步。毕竟,当手机、电脑迅速普及,大容量新鲜资讯即时传播,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农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检索信息。所以,激活农家书屋,不必执着于传统的屋、书、人模式,关键还是要更新理念,让农家书屋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让农家书屋焕发活力,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根据农民的实际需求、阅读习惯进行“升级换代”。比如,近年来,海南省推进数字化农家书屋试点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多功能报告厅、电子阅览室,同时丰富书屋的活动内容,硬件软件齐更新,拉近了群众与现代科技的距离,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可见,让农家书屋更有时代气息,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方能不断涌现。

  

  免除网约工后顾之忧

  湖北嘉鱼  汪昌莲

  打开手机轻轻一点,外卖骑手将美食送上门、代驾司机在酒店门口等候、家政人员立即上门服务……这些依托互联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人,被称为网约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这一群体逐渐从兼职向全职转变,并发展到拥有7000万从业人员的庞大群体。如何为这一群体提供更好的就业保障,关系到优质服务的供给、互联网经济的健康发展。

  保护网约工合法权益,需要制度跟进。与严格受劳动法律法规约束的劳动关系不同,目前网约工与互联网平台之间,建立的大都是没有五险一金的劳务关系。平台为保证服务质量,往往采取“以罚代管”的方式,通过催单、扣款等方式管理劳动者。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把企业的经营风险,转嫁到劳动者身上。为此,有必要完善制度,让用工单位承担起必要的安全、社保等责任,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

  网约工群体正在成长之中,相关部门和行业应加强监管,引导企业规范用工。例如,上海市总工会加强对网约工等新型就业群体的研究,将他们纳入工会的体系中,部分地区探索建立了快递行业工会。此外,有必要扩大商业保险的覆盖面,由平台为相关从业者统一购买人身意外险、第三者责任险等。免去网约工的后顾之忧,互联网经济的这一新业态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06日 05 版)

(责编:王仁宏、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