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如何看待“高考工厂的成功”

王钟的

2018年05月15日08:29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如何看待“高考工厂的成功”

  近期,一段采访河北衡水中学学生与家长的视频流传于网络。有学生表示,高考结束后最大的心愿,是能慢慢地“啃下骨头吃条鱼”。

  用“争分夺秒”来形容衡水中学的学习节奏,一点也不夸张。视频里,一位学生看了眼手表,说自己从教室跑出来到吃完饭只花了8分钟。在如此紧张的氛围中,“啃下骨头吃条鱼”的确堪称奢侈。

  近年来,在高考前后,河北衡水中学、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等“高考工厂”被媒体集中关注,几乎已成惯例。这些知名中学成为应试教育的符号,并不冤枉。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被当成一种经验被全国许多中学学习,而该校也利用其知名度大建分校,甚至远到云南。

  衡水中学最引人瞩目的符号,无疑是快节奏、高密度的教育方式。衡水中学的教育被认为扼杀了青少年的天性,不符合素质教育的宗旨。衡水中学创造了影响巨大的“教育奇迹”,让生活在一线城市、有机会享受素质教育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他们认为,这是时代的倒退,也是对理想教育观念的羞辱。

  讽刺的是,尽管舆论常常渲染“高考工厂”光怪陆离的图景,但却丝毫没有削弱其社会认可度。衡水中学模式满足了人们对教育公平的朴素追求。正如视频中受访家长所说的,他们没能让孩子在教育资源丰厚的地区上学,更没有经济条件把孩子送到国外。衡水模式以较低的成本,实现了受教育权的机会平等。这也是力挺衡水中学的最常见话语。

  人们理解衡水中学,也因为感受到了推动教育变革的沉重阻力。有网友说:“拒绝了衡水中学,不等于解决了教育问题,不等于素质教育在中国的胜利。就好比买了空气净化器,不等于消灭了雾霾。”衡水中学为大众提供了一个无奈而现实的选择。

  即使人们想象中最应该站在“衡水模式”对立面的大学,在事实上也表达出对其默许。北大、浙大等名校不吝授予衡水中学“优质生源基地”牌匾。从这个层面看,衡水中学的毕业生至少为国内一流大学所认可。

  很多人认可衡水中学的价值,是从高考升学成绩令人满意的立场出发的。换言之,在把孩子送往衡中的家长眼中,他们对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并没有情感上的偏向,他们要的只是一个实用主义的结果——让孩子考上最理想的大学,衡水中学满足了这一点。

  但是,令人怀疑的是,究竟是衡水中学真的在应试教育领域有独到的表现,还是“衡水模式”本身造就了衡水中学的成功?随着衡水中学这样的超级中学在省域范围取得压倒性优势,获得源源不断的优质生源,其高考“一本”上线率高企就是个大概率事件,堪称优秀学生的零和博弈。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超级中学试图对外复制其模式、大办分校时,鲜有获得同样量级的成功案例,而更多成了当地房地产开发商的营销策略。

  衡水中学的表情是悲壮的,也容易让身在其中的人感动。但是,不能因为这种感动而放弃了对更高教育境界的追求。

   (作者:王钟的,系中国青年报评论员)

(责编:董晓伟、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