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施一公被造谣“缺钱辞清华”套路深

蒋萌

2018年04月25日16:00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施一公被造谣“缺钱辞清华”套路深

背景:近日,一篇题为《宗庆后曝猛料:施一公请辞清华副校长是还不起房贷》的自媒体文章,在网上热传。对此,施一公回复:“不实谣言,不攻自破。”娃哈哈官方微博回应,这是不实报道,“文章内容对施一公教授、宗庆后董事长及相关机构已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我们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新京报发表西坡的观点:谣言帖说,宗庆后爆料:“施一公之所以请辞清华大学副校长,主要还是因为收入太少。清华给他48万年薪,但施一公有两个小孩,都在上学,一年要花60万,他还在北京贷款买房,需要还房贷,小孩上学费用,加上家庭日常开销,清华这点薪水远远不能解决生活所需,房贷都到了还不起的地步。所以他来到了西湖大学。”且不说这些家庭琐事施一公为什么要跟宗庆后“诉苦”,年薪48万孩子上学一年却要花60万,这到底是哭穷还是显摆呢?众所周知,施一公虽然是名人,但在教育和科研领域之外一直很低调,不可能是这种大嘴巴。造谣者还说“今天之所以谈施一公这件事,主要还是想说说中兴被禁引发的对中国科研体制的思考。”他造谣施一公还不起房贷,是希望国家厚待科学家,这是想要“感动中国”的节奏。把中国科学家的现状说成“难以生存”不仅是罔顾事实,还有可能起到反面作用——吓坏那些长大后想要投身科学的小朋友。至于中国做不出芯片,解决办法当然不是简单地给所有科学家大涨工资,如果事情这么简单那就好了。中国科研体制固然有问题,但靠“造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只会浪费所有人的精力,造成舆论的“失焦”。

小蒋随想:以名人的口吻造谣、靠名人效应吸引眼球是个老套路。比如,网上流传着不少署名为“白岩松”的语录,白岩松本人澄清过,绝大多数不是他说的。但是,造谣者仍乐此不疲,谣言段子从未消停。一些受众也热衷品尝“名人鸡汤”或“热辣点评”,懒得琢磨那些话是否真实、到底出自谁之口。此类谣言之所以传播力强,一方面是融入了社会痛点与民生焦虑,另一方面抓住了“很多人未必是要洞悉事实真相,而是接受符合自己想象的‘真相’”。就本例而言,“连施一公都还不起房贷”,让买不起房或是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的人感觉“同病相怜”,甭管三七二十一,先“同仇敌忾”地狠骂一顿高房价、地产商、管理者。情绪上来了,头脑发热了,就“跟着感觉走”了。“施一公有两个小孩”,外人不知真假,但它顺应了二孩时代一些父母的忧虑,在“一切为了孩子好”语境下,“孩子上学一年花60万元”似乎合情理,名人更要搞教育投资。该谣言还绑定了近期大热的“芯片门”,怒其不争,一副忧国忧民、用心良苦相,捎带着大骂了地产商、演艺明星赚钱太容易,抨击了科研体制问题……上述经过精心包装的谣言,即便被证伪,一些人也持宽容态度。因为,某些人觉得谣言指向的问题是真的。所以,谣言不是问题,出自谁之口也不是问题,谁让你确实有问题?这是造谣者最希望看到的。造谣者博的就是阅读量10万+以及以此牟利。至于被造谣者说“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很多时候这种权利未必会真正行使。因为,追究责任耗时耗力,甚至可能找不到始作俑者,这让造谣者有恃无恐。更多人应该意识到,谣言无助于问题的解决,造谣者反而有利可图,受众鼓噪看热闹其实沦为了被利用的对象。你的慎重会给真相的沉淀以时间,理性才是破解各类问题的基点。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