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微议录)

人民日报:英语学习,莫迷失于“疯狂”

2018年04月17日04: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引发公众对于英语学习的讨论。

  学好英语,是很多家长和孩子的共识,然而却有不少人步入误区。如何平衡英语在日常学习中的比重?学习英语的意义何在?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共同思考。本期微议录,我们摘编几篇读者来稿,一起为英语学习出谋划策。

  参与互动,请关注“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号:rmrbpl)和本版。

  ——编 者 

 

  剔除功利心态

  提起英语,对不少孩子来说,往往就意味着做不完的习题、背不完的单词,通常以分数定优劣、以考证论成败。这些现象,都让英语学习谈不上乐趣,更难以用一门外语“打开通往更广阔世界的大门”。

  功利地学习英语,容易陷入攀比的陷阱。很多家长认为,快人一步,“笨鸟先飞”,可以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从这个角度来说,疯狂的其实不是英语,而是背后的比拼思维。很多时候,英语都只是一种语言工具。但若在应试的压力下、从众的盲目中,家长们为孩子超负荷安排学习,只会让他们丢失了爱好,甚至迷失了自我。

  有人说,人生就是一场比拼。实际情况却是,不少人把精力花在“比”而不是“拼”上,偏离了健康的成长轨道。让英语学习不再疯狂,就要让学习者切身感受到英语的魅力,接受科学而从容的教育,而不是深陷你追我赶的恐慌。这是对孩子的希望,何尝不是对家长和老师的要求?

  ——@陈大昊 

  不应只念ABC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潮流中,让孩子尽早接触外语,不失为一种融入世界的教育选择。然而,倘若只重语言学习而轻视其他知识、只问“ABC说得溜不溜”却不管传统文化底蕴,就未免有“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之嫌。

  重视孩子的教育,各方面都不可偏废。前不久,中国诗词大会上外卖小哥夺冠,不仅让观众领略了优秀传统文化之美,更激发了人们对于诗歌的热爱。这何尝不是童年的绝佳陪伴?实际上,诗歌能陶冶人的气质,数学可以架起思维逻辑的阶梯,历史能让人知兴替、明得失……每一门知识都可以给人以启迪,都是成长中不容缺失的营养。因此,不能“挑食”“偏食”。

  近些年来,国外也正兴起“汉语热”。中国文化无与伦比的独特魅力,正在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徜徉在文明长河中的我们,更不能认为“熟悉的地方没有景色”。ABC要念,唐诗宋词也要念,语言技能要掌握,数理基础也要打牢。只有这样,个人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今后的成长中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

  ——@杨欣 

  方法可以多元

  学习英语固然重要,但更需要掌握好学习英语的方法。多年以来,我们的英语学习方式大多集中在技术细节上。比如,很多英语学习者,总是不断地抄写单词、练习语法,再就是背诵范文、阅读刷题和钻研作文。这种略显单一的强化训练,的确能取得立竿见影的考试效果,但却在听和说上留下不小空白,因此造成很多人只有“烂笔头”却不会运用、不敢开口等问题。

  为了纠正这一现象,生活中,很多家长给孩子报班学英语,竞相追逐外教课,然而效果却不佳。其实,小到口语交流、获取资讯、观看影视剧作,大到医学、生物、建筑、电脑和互联网等前沿领域,英语的应用场景层出不穷,这也意味着学习英语的方式方法并不唯一。例如,可以通过绘本故事、简单的英文歌、动画电影等加以引导,培养孩子对语言的兴趣和好奇心;集纳互联网上有大量优质的英文资源,供孩子自主学习;鼓励孩子参加志同道合的兴趣小组,在单词语法之外享受交流的乐趣等等。总之,英语学习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更多的是依靠兴趣,而不应停留在单调和重复。

  ——@张慧 


  《 人民日报 》( 2018年04月17日 05 版)

(责编:王仁宏、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