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面朝大海 再沐春风(望海楼)

■ 梅新育
2018年04月14日05:0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从长期视角看,如果要给本周纷繁的世界经济选一个主题词,毫无疑问应该是来自中国的“开放”。

  从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一系列主动扩大对外开放举措,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习近平以坚定的承诺告诉世界: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对于全世界来说,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自4月13日起,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贸易港走进世界视野。这是彰显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决心的最新重大举措。

  对于中国自身而言,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主动大幅度扩大开放,既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也标志着中国“第二次革命”(改革开放)再度出发,“以开放促改革”。让我们回顾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第七章“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明确宣示了“以开放促改革”的思路——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类似的表述,在其后的党代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中,一再出现。

  为什么要“以开放促改革”?从社会形态的发展来看,社会主义经济本质上就必然要求是一种开放经济。后发国家,在工业化起步之初不得不对本国市场实施了较高程度的保护,但这种保护不是目的,只是阶段性的工具;随着中国国内产业发展日益成熟,随着中国以远超世人预期的出色成绩克服一个又一个掣肘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缺口”,客观上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扩大对外开放,通过更大规模利用国际市场的投入品来保持国内制造业和其他产业的成本竞争力,通过分享中国成长的机会来引导外部贸易伙伴与中国市场接轨,通过引进竞争压力的“鲶鱼效应”强化国内市场竞争,保持国内产业的活力。

  站在更高层次上审视,“以开放促改革”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将波及全社会。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长期的和平繁荣不可避免会孳生出一系列分利集团。能否打破这种分利集团并有效遏制其复发,是决定一国和平繁荣能否持久的关键。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共十八大以来的一系列作为,客观上也是打破了改革开放时期孳生的一系列分利集团的利益格局。在此基础上,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可以消除中国改革开放的暮气,为整个国家、整个社会注入新的奋斗朝气。

  北有雄安,南有海南,它们都充满新的奋斗朝气,是试验区,是希望之地,是奋斗中国的缩影,让人看到未来。任何一个经历了长期和平繁荣的社会客观上都需要自我革新,但能够拥有这种勇气、决断与执行能力的政党和国家很少。

  面朝大海,再沐春风。今日之中国表现出了这种可贵的勇气、决断与执行能力,在“第二次革命”40周年之际,再度出发。

  (作者为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王吉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