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民生观:前端介入 及时清垢

商  旸
2017年11月27日05:0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保持积极作为,及时清除污垢,堵住执法漏洞

  

  最近,山西一位工商局长通过暗访取证,组织执法力量端掉了一处向老年人高价销售“保健品”的窝点。

  局长当“便衣”,引来了喝彩;而这背后体现的执法部门主动作为精神,更值得称赞。

  记忆中,家乡小城路边的电线杆上,经常贴满号称包治百病的小广告,它们会把你带到某个街巷尽头的黑诊所。这些小广告上清清楚楚地写明了诊所的地址、电话,一看就是假的,让人纳闷的是:执法部门为什么就发现不了呢?

  当然有执法力量相对不足等原因,并不是按图索骥那么简单;但是执法部门早发现、早介入,前端管理,会好很多。

  首先,能及时制止行骗。夸大甚至编造“保健品”的疗效,这样的骗局不时出现在老人身边,单靠媒体揭露有滞后性。因为能进入媒体报道范围的案件毕竟有限,另外记者没有执法权,即使发现有人设局也不能立刻终止欺诈。等到职能部门看到报道再去调查,骗子可能早就逃之夭夭,老人的损失也就很难挽回。

  再有,能帮老人了解真相,提高防忽悠的能力。很多大爷大妈上了年纪,强身健体的心思很迫切,经不住哄骗,以为买到了疗效神奇的灵药。子女想劝,效果往往不好,因为权威性不够,老人一句“你们懂啥,还能赶上专家?”就能给顶回去。

  这时,执法人员如果能出现在他们面前,自然带有专业性和权威度,老人更容易接受劝导,也能长些知识,比如明白保健食品并不能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有了这样的认识,以后再遇到骗子,也不会轻易上当。

  当然,前端介入,不等于必须搞卧底。要运用好各种手段,调动起更多的力量,实现监管的日常化。

  说回假医疗广告。如果一个过路人看到了,马上举报,执法部门立刻出动,或许这个黑诊所还没开张行骗就被及时打掉了,怎会有坑人害人的机会?下一个想如法炮制的不法分子,恐怕也就会望而却步了。

  针对不法行为,应该让民间的举报反馈渠道灵敏畅通。首先,有举必究,让危害老百姓的行为无所遁形,伸手必被捉。其次,反应时间、处理过程高效,不是说今天被骗了去报案,过了20年才把被骗的钱追回来。


  《 人民日报 》( 2017年11月27日 13 版)

(责编:冯粒、王倩)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