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超越西方国际关系理论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避免落入西方学者预设的“陷阱”

冯  峰
2017年09月06日05: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当今世界,国际格局深刻变化,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国际地位上升。这引发了一些西方学者对国际秩序和大国关系前景的焦虑。例如,美国有学者提出,作为崛起大国的中国如果主动示强而不是示弱,中美关系就会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如果中国主动示弱而不是示强,世界就会落入“金德尔伯格陷阱”。显然,这样的论断是在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下的解读,缺乏对中国历史和基本国情的认知,但中国的一些学者也跟着人云亦云,这就落入了西方学者预设的“陷阱”。对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和论断,中国学者应站在中国的立场上,基于中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不能模仿贩卖西方的学术概念和逻辑。

  西方学术界对中国现状与发展道路的误解是由多重因素造成的,其中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和对中国文化的误读,同时也源于西方学术自身的内在缺陷。纵观近500年来的世界历史可以看到,西方国家经济权力向全球扩张的过程,同时也是其思想产品向全球散布的过程。正如近代以来的国际体系是在西方国家主导下建立和运行的一样,迄今为止,对国际体系发展演变的原因和规律的解释,基本的学术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也大都源于西方。

  然而,人类社会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历史性的重大变化。其中,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大大提升,特别是中国的出色表现超出了西方学术理论的认知能力。西方主流学术理论既无法解释近40年来中国取得巨大发展成就的原因,也无法对中国与西方大国关系的演变作出令人信服的论证。“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陷阱”这样的概念,并不能反映当今大国关系和世界格局的实质,只能表明西方学术思想的疲软和贫乏。

  在关于“修昔底德陷阱”的描述中,守成大国和新兴大国等概念是从历史想象中得来的。追根溯源,这些概念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产物。如果我们换一个坐标,从整个世界历史来看,当今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提升并不是所谓的崛起,而是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其说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不如说中国是一个处于复兴过程中的大国。因此,所谓中美双方分属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的国家定位,并不是一个与现状和历史相吻合的准确表述,其逻辑推论也不能成立。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国际关系理论与主张,是与自身民族复兴的目标相关的,并不像一些西方学者所想象的那样,是要去争夺世界霸权。

  近来引起热议的“金德尔伯格陷阱”这个概念,也来自西方学者的阐述与发挥。应当看到,其目的主要是想让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事实上,中国一直在自觉承担负责任大国的应有责任,只是中国对自身国际责任的担当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并没有跟着西方的政治逻辑和游戏规则亦步亦趋。

  面对西方学者对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问题的解释,我们应站稳自己的立场,提出并深入阐释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中国方案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依据这一理念,不仅中国人民要过上安居乐业、繁荣富足的生活,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同样也应该过上安居乐业、繁荣富足的生活。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反对由一个国家或少数几个大国主导国际事务的做法,主张天下事由各国商量着办。西方学者所谓“由于美国在全球治理中的退缩,中国应该乘机填补力量空缺”的思路,与我国的外交伦理格格不入。任何时候,中国都会量力而行,承担与自身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既不会做力所不能及的事,也不会推卸应尽的责任。

  总之,“修昔底德陷阱”也好,“金德尔伯格陷阱”也罢,都源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者应破除对西方理论的迷信,努力建构中国自己的国际关系理论和话语体系。

  (作者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6日 07 版)

(责编:王吉全、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