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金砖精神凝心聚力,金砖愿景开拓未来

李永胜

2017年09月05日17:2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习近平主席9月3日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从世界发展和国际格局演变的历史进程以及金砖五国各自和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两个维度,系统回顾和总结了金砖合作机制十年间从无到有,不断完善,金砖国家携手同行,成长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的三条成功经验:探索进取,谋求共同发展;务实为先,推进互利合作;敢于担当,有所作为。这为我们深刻反思金砖合作十年历程并深化合作提供了有益认识。在此基础上,习近平主席从金砖合作“金色十年”的经验总结中对“金砖精神”作了进一步提炼与概括,并对如何面向未来,共同开创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中国方案。

“金砖精神”凝聚价值,扩大共识,增进团结,汇聚合力。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时把“金砖精神”概括为“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精神”。金砖合作是不同文明合作的典范,金砖精神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精神之一,它符合时代潮流,契合金砖各国利益与诉求。在全球化背景下,要应对各种全球挑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树立金砖精神。金砖精神是金砖合作的灵魂,在金砖精神指导与引领下,金砖合作不断深化,取得了丰硕成果。随着金砖合作领域的拓展与发展,金砖合作机制的日益完善,金砖合作实践的走深走实,为金砖精神赋予了新的更丰富的内容。为此,习近平主席根据金砖合作实践的创新成果,适时地对此作出了新的高度概括,“平等对待、求同存异,务实创新、合作共赢,胸怀天下、立己达人”丰富了原有的金砖精神的内涵,习主席指出“这些都是金砖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我们五国历经10年合作凝聚的共同价值追求”,它为五国人民带来福祉,也会给世界人民带来金砖福利,由此改变世界。习近平主席关于金砖精神的新概括,明确了金砖合作的共同价值追求,夯实了金砖机制的价值纽带,扩大了金砖五国的价值共识,对于金砖五国坚定合作信念,增信释疑,务实合作,共享发展,增进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团结就是力量,“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为深化金砖合作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必将汇聚成金砖国家共同发展的强大合力。

金砖愿景,开拓未来,中国智慧,照亮前程。2017年开启了金砖国家合作的第二个十年。在当前全球经济持续处于复苏深度调整期,世界经济发展需要新动力,全球经济治理需要新内容的情况下,如何完善和巩固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建设,构建更广泛的伙伴关系,对全球治理作出更多贡献,习近平主席满怀信心地给出了扬帆起航、开创未来的中国方案,勾画出金砖合作第二个“金色十年”的合作愿景。一是深化金砖合作,助推五国经济增加动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探寻新的增长动力和发展路径,以创新促增长,促转型,创新进取,领风气之先;加强各领域合作与发展战略对接,培育利益共享的价值链和大市场,形成联动发展格局。抓住经济合作主线,夯实金砖合作根基,推动各领域合作机制化、实心化,不断提升金砖合作含金量,让金砖合作行稳致远。二是勇担金砖责任,维护世界和平安宁。金砖国家来自四大洲,源于五种不同文明,通过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流互鉴活动,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国际安全秩序的建设者。我们要加强金砖机制建设,加强在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汇聚金砖合力,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三是发挥金砖作用,完善全球治理。十多年来,金砖国家在机制化建设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以金砖国家组织为代表的跨区域多边体系对建立新的全球治理架构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应对新的挑战,必须以开放包容理念,加强对话、协调、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合力打造新的全球价值链,实现经济全球化再平衡,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推动国际秩序向更公平合理方向发展,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先进理念和公共产品,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大贡献,这是金砖合作的责任与使命。四是拓展金砖影响,构建广泛伙伴关系。随着金砖精神的弘扬,金砖机制的完善,金砖力量的壮大,金砖合作已经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典范,并引领全球治理。金砖国家未来应以开放、包容、合作理念,加强协调配合,合力拓展更大发展空间,共同建设更加紧密的伙伴关系,推动“金砖+”模式,打造开放多元的发展伙伴网络,不断扩大金砖国家朋友圈,为金砖国家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搭建合作的桥梁,汇聚各国集体力量更好地维护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让金砖红利惠及世界,造福各国人民。

习近平主席为金砖合作开出的“金砖精神凝心聚力,金砖愿景开拓未来”中国方案,不仅阐明了金砖合作的精神支撑与价值引领,而且描绘出金砖合作共同开创第二个“金色十年”的行动路线,用中国智慧点亮了金砖合作的美好前程,令人振奋鼓舞并现实可行。

(作者为陕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编:王倩、黄策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