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对北大免去8位校长助理的深层追问

蒋萌

2017年09月01日15:4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对北大免去8位校长助理的深层追问

背景:中纪委官网8月30日发布了北京大学关于巡视整改情况的通报,通报显示,北京大学在巡视整改中,针对违规提拔任用干部的问题,已免去8位校长助理。

新京报发表王天定的观点:我长年在高校教书,据我了解,不少高校办学规模远不如北大,但校级领导职数却与北大接近。但是,如果找这些大学的校领导办事情,他们都会异口同声喊忙。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一直强调“要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给高校松绑减负”,但是,很多高校与政府主管部门的关系一直没能彻底理顺,松绑减负也没有落实。而在高校内部,也没有向院系、研究所充分放权。诸多校领导管了很多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而院系事事都需请示、汇报,结果每个主管校领导门口,经常是学院及处室领导排成长队。如此这般,校领导当然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学校发展战略问题,成天陷入冗杂事务之中,往往会想到增加助理。主管部门和大学要积极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尊重高校办学规律和大学需要,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动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如此方能找到治本之策。

小蒋随想:校长助理严重“超编”,校领导被行政事务缠身,是高校行政化、存在官本位的细节体现。这样的状况导致,一些教师没有将心思放在教学上,而是千方百计走仕途,为的是当上一定层级的领导,掌握包括调用科研经费、项目审批、职称评审等权力。某些人哪怕当不上领导,也会将很大心思用在与领导搞好关系,为领导服务“鞍前马后”。而那些不愿意向权力靠拢的教师,哪怕课教得很好,受到学生好评,但在职称申报、课题申请等方面,很可能受冷遇。如果高校未必将教学与科研摆在首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或许有了答案。高校去行政化、高校自主办学、让教师回归教学本位说了很久,但实际效果有限。免去“超编”的校长助理,符合规定的目的达到了,但触及深层问题了吗?

被熊家长当“枪”使的孩子是可悲的

背景:8月23日,因台风原因,南宁机场一航班无法起飞,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长的“指示”下抢占航空公司柜台,并在柜台里玩起了游戏。最终,警方赶到现场,劝离进入柜台内的孩子,并对孩子家长进行了批评教育。

钱江晚报发表王景琰的观点:航班是因为台风过境才无法起飞的,这跟航空公司本身没有关系。即便旅客不满航空公司安排的改期航班班次以及座位分配安排,也远远没到要通过不合理争执来解决的程度。部分旅客“以闹维权”反而是在糟践自身的权益。自己闹还不够,还指示孩子去航空公司工作人员的柜台里大声闹,玩游戏,来宣泄不满,这就更过分了。过分之处不仅在于对工作人员正常工作的干扰,更在于将这种“以闹维权”的思维和行为传递给了孩子。这几年,熊孩子越来越多,也让公众逐渐看清了背后的熊家长。熊家长的随意践踏花草,横穿马路,攀爬雕塑,随地吐痰便溺,随意破坏公共设施、随意大声喧闹等不文明行为,很快就会被孩子学走。如此,孩子就变得和熊家长一样,只会顾及自身的狭隘利益,而看不到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这样的短视思维和行为玷污着孩子的心灵,也污染着我们社会的文明状态,应当及早警惕和规范。

小蒋随想:这些受家长指示“玩闹”的孩子其实很可悲,被亲生父母当“枪”使却浑然不觉。对于这样的“爱”,不知他们长大后会作何感想?受到这样的“教育”,他们未来的“三观”将是怎样的?这何尝不是一种原生家庭的伤害?从这一角度看,鲁迅在《狂人日记》的最后呐喊“救救孩子”,在今天仍有某种现实意义。这里的核心仍是教育问题。当下,许多父母极舍得给孩子花钱,早早将孩子投入到“学习的军备竞赛”中连眼都不眨,言必称“为了孩子好”,仿佛自己的“爱”可以感天动地,可唯独没有教孩子做正直的、善良的、有担当的人。所以,我们看到某些孩子自私自利,千方百计阻止父母生“二娃”,在学校里孩子与孩子间也出现“鄙视链”,甚至还有孩子扬言“爸妈不配有我这样的好儿子”,“我努力优秀,是为了自己能早日脱离无能无知的原生家庭”……如何做合格的父母是一道深刻的考题,更可悲的是,某些父母对自身的不合格同样浑然不觉。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