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科技杂谈:当好“第一发球员”

蒋建科
2017年08月04日05:1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让科研工作者走到科普前台,再联合媒体以及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做科普,就能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华中农业大学日前利用暑期时间,从全校遴选一批骨干教师参加科学传播研修班,专题研修如何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科普作品创作的能力。这已是该校第二次举办教师科学传播研修班,目的是让科学家走到科普前台,与媒体携手做科普,从目前进展看,这种培训效果明显,也得到教师们的好评。

  科研人员应不应该、有没有时间做科普?的确,我们的不少科研人员实在太忙了,搞科研、参加学术研讨,似乎挤不出做科普的时间。另外,一些科研人员至今还认为科普是“小儿科”,甚至认为科学家搞科普是大材小用、不务正业,等等。这种观念既反映了一些科研人员对科普不够重视,其实也早已是一种落后的观念——做科普是每一位科研工作者应尽的义务,这已经写进了《科普法》。我们更关注的,是如何让科研工作者把科普做得更好,如何让他们真正地到科普前台来。

  科学家或科研人员在科普中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独一无二的。科学家处于科学研究的最前沿,同专门从事科学传播的机构和媒体相比,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科学知识在传播过程中出现差错,保证科学传播的准确性。科学家最了解新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进展,他们也最有资格告诉、解答公众最为关心的热点科学和相关问题,甚至也是揭露伪科学最有力的力量。也正因为如此,科学家被称为科学传播的“第一发球员”。近几年出现的香蕉致癌、柑橘大实蝇、无核葡萄等事件中,也出现了科学家的身影,帮助公众了解科学知识,纠正错误观点。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科学家从事科学传播还面临着一些难点和痛点,比如科学家们习惯了科学共同体的规范、语言、准则等,但科学话语不同于科普语言。因此,有必要对科研人员进行科学传播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从事科学传播的一系列方法和技能,更加主动地开展科学传播工作。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没有全民科学素质普遍提高,就难以建立起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难以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我们相信,让科研工作者走到科普前台,再联合媒体以及全社会的力量一起做科普,补齐科学传播的短板,就能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04日 20 版)

(责编:冯粒、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