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电讯:呼唤斑马线文明,“贴标签”不如严规矩

何晨阳

2017年08月02日07:49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原标题:呼唤斑马线文明,“贴标签”不如严规矩

  “吐槽车不让人的行为成百上千次,不如一个摄像头管用。”近期,不少宁夏银川市民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一些驾驶员在通过斑马线时停车让行的文明之举,已经适应了此前一些司机或呼啸而过或狂按喇叭催促的路人,突遇这种文明行为还是有些不适应,有的站在马路中间有些不知所措。
  记者此前曾在银川市进宁街文化西街路口、北京路天平街口观察,呼啸而过的机动车有时甚至擦着斑马线上行人的脚尖驶过也不让行。对这种不文明行为,一些群众抱怨“真没素质”,也有人会上网“吐槽”。一些车主的这种不文明行为甚至“培养”了不少银川市民为自身安全、斑马线上主动“礼让”机动车的习惯。
  礼让,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表现;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却不只关乎文明。公安部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国发生在斑马线上的机动车与行人的交通事故共1.4万起,造成3898人死亡,其中约九成是机动车未按规定让行导致。
  面对这一交通安全隐患,银川市曾于2013年5月起在一些路段开展过相应整治并对“车不让人”开罚,记者当时就曾关注并报道过。然而,“抓一个违章,需要两名民警携带执法记录仪取证,还需监控探头对准查车点”的繁琐,使这项整治没多久便又风平浪静,一些司机依然我行我素。
  今年6月初,银川交管部门再次行动,自开展“文明交通·礼让斑马线”专项整治行动以来,“车让行人”的和谐画面在银川不少路口出现。这次的整治看起来比2013年时力度更大、更具持续性:除在人流密集路段进行重点整治外,银川交管部门还通过安装高清电子设备对机动车不礼让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录像取证和曝光,机动车不礼让行人将按照相关法规处以记3分、罚款100元的处罚。通过摄像头不间断拍摄和媒体的持续曝光,近两个月来,群众“吐槽”少了,马路“无德司机”也少了。银川市力图通过整治行动评估推广成效,并建立长效机制使斑马线礼让成为常态。
  机动车不礼让行人,在全国多地都有存在,大多数人以“没素质”斥之,银川之前也是如此,微博、微信上屡有吐槽之声。可如今不少市民发现,千百次贴标签似地吐槽“没素质”、多次呼吁“讲文明”,不如一个高清探头和严格执行的惩处制度管用。
  治理斑马线不礼让,银川市用上了高清探头,而治理乱扔垃圾,当地则启动了“随手拍”。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地车窗抛出垃圾的清扫量曾占路面流动垃圾的40%,并一度出现环卫人员为清扫被抛在道路中间的垃圾被撞身亡的惨剧。自2013年7月起,银川市多部门联合开展整治,在对抛物司机扣分罚款的同时,也用现金奖励的形式鼓励市民随手拍下这种不文明行为。如今,4年过去了,记者在银川市多个路段观察发现,机动车里向外扔垃圾的行为几乎绝迹,顽疾被治愈的背后,规则和严惩的威力可见一斑。
  银川市的探索说明,车不让人、乱扔垃圾、大声喧哗等,曾被一些人归为“素质问题”。其实,文明素质是人与周边环境、规则互动调试与重构后的产物。
  尽管《道路交通安全法》早已对相关行为有明确规定,加大对其的惩处和曝光力度,虽只是依法依规办事,但增强的是法律法规和规则的惩戒力度,更能有效释放使公众“不敢违、不可违、不愿违”的效应,破除部分人“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
  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都有一些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而乱丢垃圾、随手抛物、不礼让行人等“没素质”大多成为国人贴标签的一种手段。一些羡慕国外月亮比中国圆的人,乐于举例说明在出行文明方面外国人素质多高而国人素质多低。一个常在民间传播的段子是:凌晨,德国某地的十字路口只有一辆车,遇到红灯时,尽管无人监管,车子还是遵守规则地停了下来,一些人据此称“看看人家的素质”。
  德国人的规则意识确实令人钦佩,但别忘了,当监控探头出现在绝大多数路口、交管部门加大闯红灯执法力度后,我国的司机们也都变“有素质”了。人还是那些人,增加了的是约束机制和严惩措施,变了的是对惰性和侥幸更加有力的约束。
  任何文明行为,都奠基于对规则或秩序的尊重之上。对不文明现象贴上“没素质”的标签,甚至痛骂一顿可能都于事无补,因为我们从不缺这种“吐槽”,缺的是对合理规则的强有力执行和对违反规则者的有效惩处。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