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一线视角·督查手记)

人民日报:信息共享下一站,是部门协同

钟自炜
2017年05月23日04:4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派出10个督查组,就有关地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情况开展实地督查。本报记者随组采访报道,近距离观察各地“放管服”改革推进情况,也倾听来自改革一线的意见和建议。

  从今天起,我们将陆续刊发随组记者的督查手记,分享采访中发现的典型经验,探讨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面临的现实问题。

  ——编 者 

 

  进一步创新,挖掘改革红利,可以在“证照互认”“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不断升级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

  

  近日跟随国务院“放管服”第四督查组来到厦门,一个信息资源库让人印象深刻——通过整合公安、人社、卫计等9个部门的基础数据,厦门自2003年开始启动建立市民基础数据库,如今已覆盖厦门所有人口、25大类与市民相关的业务。

  “数据库中,公安部门提供的户籍数据准确反映了常住人口情况,人社部门则能通过社保材料提供准确的职工数据,卫计部门承担了日常走访的职能,更能掌握流动人口情况。”厦门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总工程师童平平介绍,通过打破部门信息共享壁垒,信息资源库既实现了对核心数据的集中管理,也确保了业务数据的精确与新鲜。

  在信息资源库建立的基础上,厦门市2012年启动了建设跨部门共享协同平台。“通过一条信息共享、数据同步的信息通道,为跨部门共享协同业务奠定基础。”童平平表示,以办理新生儿出生证明为例,传统模式下需要提供户口本、结婚证、医院发票等多项材料,涉及公安、卫计等多个部门,“目前在厦门,新生儿父母只需通过手机将材料上传,数据库后台直接推送至各相关部门,足不出户、最快半天即可完成。”

  据介绍,目前厦门已建立包括市民基础数据库在内的法人、空间、信用、交通、证照等六大基础数据库。市级共享协同平台更已接入54个单位,挂接各类服务资源540个,累计服务调用超过1.92亿次。

  在“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化的当下,如何进一步创新,挖掘改革红利?无论是简化手续、压缩时间,还是再造流程、提高效能,从单个部门来看,可以改进的空间已有限,却可以在“证照互认”“数据共享”的基础上,不断升级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厦门市“放管服”改革的政策逻辑,就是从打破信息孤岛的数据资源库,延伸到突破部门藩篱的共享协作平台,始终坚持提升业务协同能力、完善共享协同机制,最终释放出了令人瞩目的改革成效。

  当前,束缚简政放权、优化服务的桎梏正在被打破,跨层级、跨部门的“面对面”成为新常态。然而,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传统体制,使得地方与地方、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联勤联动机制。部门间内在交流有阻碍、合作不到位的尴尬状况依然存在——行政服务大厅在各地普遍建立,但仍有前台窗口统一受理、后台业务孤立办理的现象。部门间协作往往止于审批阶段,尚未形成涵盖办理、监管的完整闭环。即便是在行政审批电子化的当下,“一套材料、多次录入”依然是困扰基层人员的症结。此外,信息标准化程度较低,各部门间数据格式五花八门、无法兼容,也阻碍了信息跨部门的流通。

  政务信息的共享,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加快各个部门信息化的步伐,提升信息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但更应该优化部门之间“手牵手”的机制。只有管理者更新理念,打破部门本位主义,以积极姿态推动协同合作,并明确共享责任义务、规范共享程序、设立协调机制,建立起部门协同的长效机制,才能真正为发展破枷清障,打通“最后一公里”,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作者为本报福建分社记者)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23日 05 版)

(责编:崔东、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