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家长开豪车送娃,学校有权说不吗?

蒋萌

2017年05月15日15:2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家长开豪车送娃,学校有权说不吗?

背景:“参加这次家长会的是小学一到五年级的家长。平时,我们发现一些家长有的开卡车,有的开保时捷,但绝大多数是骑电瓶车。为了避免攀比,学校规定开家长会时只允许电瓶车进入校园。”5月11日,杭州市明珠实验学校校长洪建斌告诉媒体。

法制日报发表堂吉伟德的观点:攀比并非青少年固有的价值问题,而是从成人世界的泛化开始,成人的言行对孩子有了耳濡目染的影响。最常见的场景是,在一个家庭之中,有父母经常会拿别人家来进行比较。“瞧人家又购大户型了”“别人家的孩子又考了100分”等这样的话不绝于耳。如此,孩子必然受到影响而“特重面子”,以至于出现了“农村父母去看城里读书的孩子,孩子为了不丢面子而拒不承认”,还有孩子的某种攀比要求没有得到满足,采取杀亲或者自残这样的极端行为。这些固然都是极端的个案,但足以说明攀比之风的泛滥以及由此造成的严重后果。回过头来看,这所学校以优化环境、避免引发攀比为出发点,禁止家长开车到校,用意良善也并无不妥。笔者认为,此举不但照顾到孩子的心理,也对家长起到提醒与教育的作用。应该让家长意识到,攀比之风的形成与自身行为相关,须更加注重自身行为并把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好。教育者心中有责,才能于细节之处见真情。

小蒋随想:在同一所学校里,有的孩子家里有别墅、坐拥豪华汽车,有的孩子家处于蜗居状态、以自行车代步,是社会阶层多元化、人们收入有高有低的折射。我觉得,如果有富爸爸的孩子和有穷爸爸的孩子能在一起上学,未尝不是教育公平所致力的目标。倘若孩子们基本能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差不多的教育平台上出发,其实是令人乐见的。毕竟,公众最担心的就是,教育的不公平,是孩子们不得不从小就拼爹,是因父辈的背景而限制上升空间。必须指出,学校终归是学习的地方。富裕家庭的家长们应当意识到,送孩子上学是去读书,而不是去炫富。如果有家长拎不清这点事儿,学校确实有责任和使命对可能干扰学生正常学习、不利于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塑造的事物说不。社会上的一些人的确存在拜金思想,教育者不能迷失与弃守。

建设公共场所母婴室,警惕敷衍糊弄

背景:近日,湖北省卫生计生委联合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省交通厅、省旅游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实施意见》。《意见》明确,到今年年底,公共场所应配备母婴设施,配置率不低于50%。

湖南红网发表磊磊的观点:母婴空间在国内的绝大部分公共场所难觅踪影。曾有年轻妈妈羞于在公共场合裸露身体隐私部位,只能心疼地听着孩子撕心裂肺地哭喊。这种尴尬的现状,显然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更无法满足人们的现实诉求。国外一些经验值得借鉴。在日本,法律规定在婴儿逗留的场地必须提供母婴室;在加拿大,政府对于母乳喂养的重视程度很高,商家在没有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也会准备一个房间作为育婴室;在法国,大众常去的公共场所,几乎无一例外都能找到育婴室,甚至在高铁上,每节车厢之间的厕所都设有专门的育婴室。去年底,国家卫计委便已出具明确的时间表和规划图——近五年内,所有应配置母婴设施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基本上要实现建成标准化母婴设施的目标。各地政府要结合指导意见,让母婴空间科学合理地落实生根,服务于民。

小蒋随想:推进母婴室建设,让我联想到某些专用设施难专用,一些专用设施还存在糊弄性建设的情况。比如,方便残疾人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早有相关规范。但是,一些地方的盲道铺设不规范,盲道被占用的情况多发。再如,供轮椅上下的坡道本应较平缓、使用防滑材料,但某些应付性建设的坡道却既陡又滑。考虑到这些前车之鉴,推进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时理当注意。这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走心”与否。必须指出,敷衍糊弄源于一些人缺乏同理心,甚至觉得“特殊人群”去公共场所是“添麻烦”。怀着这种心态做事,不可能尽心尽力。还有,母婴室在工程验收时,可否请新妈妈带着婴儿实地体验?这才能真正验证相关设施完备与否。此外,母婴室还须经常清扫保洁,不能重蹈某些脏乱差的公厕的覆辙。总之,母婴室建设与运转考验着人文水平与管理艺术。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刘琨(实习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