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观点:延续“独此一份”的情感和温度

许立群
2017年05月09日04: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巧夺天工的机械腕表、美轮美奂的钻石切割、不差毫厘的西服定制、如梦如幻的编织刺绣……多姿多彩的欧洲传统手工艺承载着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也蕴含着极大的经济价值。一直以来,欧洲以“纯手工”为支撑的高端品牌受到追捧,消费者不吝以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购买一款限量版皮包或手表,欧洲传统手工艺的附加值之高令人慨叹。

  上世纪80年代,在工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大量廉价的工业品充斥欧洲市场,许多传统手工艺被视为过时的技术而受到冷遇。但欧洲人很快意识到,传承和复兴传统手工艺、弘扬其文化和艺术内涵,才是欧洲保持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欧洲各国出台了多项举措,对最具艺术性、生命力的手工艺门类进行保护,提高手工艺人的社会地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自1994年起,法国文化部开始向国内手工艺行业的顶尖大师颁发法兰西“艺术大师”荣誉称号,目前在职的“法兰西艺术大师”有78位,他们享受国家资助,也肩负着传授技艺的重任;西班牙从2006年开始每年举办“国家手工艺大奖赛”,获奖者可得到政府颁发的奖金,获奖作品在全欧洲甚至在世界巡展;近年来,英国挖掘出隐身于深巷中的能工巧匠,帮助他们深度参与知名品牌的设计与制作,不仅提高了手工艺人的收入和知名度,也助推了英国时尚业的发展;意大利拉齐奥大区手工业产品的应缴增值税被减免一半,在威尼斯大区旅游区销售的传统手工玻璃制品被免去所有增值税。当地政府认为,传统手工业经营规模小、生产周期长、人工成本高,在同等税收条件下,几乎无法与现代工业企业竞争,应当给予政策倾斜。事实证明,这些减免税政策有效促进了地方旅游业的发展,也鼓励了大量青年人创业,其综合效益远高于减免的税款。

  在培养后备人才方面,欧洲国家的手工艺行业既沿用了古老的学徒制,也注重加强专业的职业教育。例如,瑞士机械表的核心制作人才几乎都来自瑞士7所钟表职业学校,这些学校大都由政府投资,针对特定手工艺培养专业人才,每年仅招收数百名学生,执行较高的毕业标准。

  一些企业也乐于出资培养人才。意大利一个顶级手工西服制造品牌建立了自己的裁缝学校,每年只招收20名学员。学员们不用交学费,还可得到一定补贴,3年后如能被公司录用,起薪比意大利平均水平高三成。如此光明的出路,在当前经济不景气、失业率高企的意大利,的确十分具有吸引力。

  30多年前曾有人预言,那些身怀绝技的手艺人很快将无用武之地。然而,欧洲传统手工艺愈加生机勃勃,其魅力与价值正被重新认知与挖掘。机械化量产的商品千篇一律,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强烈的对“独此一份”的个性化诉求和差异化表达。流水线上吐出的产品或许会日臻完美,但它永远无法淹没、更无法复制每一件匠心独运的手工艺品所浸润的情感和温度。


  《 人民日报 》( 2017年05月09日 23 版)

(责编:曹昆、黄策舆)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