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大家手笔: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好语言服务之路
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实现这“五通”,语言互通是前提和基础。“一带一路”沿线众多国家和民族讲着多种不同语言,文化多元且差异巨大。因此,应加强语言互通,提升我国国家语言能力,为“一带一路”建设铺好语言服务之路。
制定国家语言规划。“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涉及官方语言近60种,大部分属非通用语种。与之相比,我国高校开设的外语语种主要是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和日语,很多语种尚未开设。一些语种虽已开设,但人才储备明显不足。虽然我国与沿线国家的交流可以通过英语等通用语种转译实现,但这很容易受到西方话语体系的误导和曲解。因此,应在国家层面制定语言规划,鼓励高校合理有序、错位互补地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非通用语种教学;设立非通用语种人才专项培养经费,制定非通用语种人才特殊招生政策。
提高语言安全水平。语言安全是指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能够满足国家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不出现影响国家、社会安全的问题。语言安全不像经济安全、军事安全那样对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影响,但有着潜在、长远、基础性的影响。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和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快,我国的语言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因此,应大力开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文化现状研究;建设涵盖多语种的语言风险信息案例库,及时发布语言风险预警信息;建立语言风险应急和救援机制;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开展跨境语言研究;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舆情监测,关注潜在风险。
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语言互通。我国周边有20个国家,其中陆上邻国14个、海上邻国6个,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长期以来,我国比较重视与周边国家在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方面的合作,而在软件建设特别是语言互通方面着力不够,与周边国家的交流沟通主要还是依靠英语和俄语。语言是传承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新形势下,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语言互通,为促进文化交流与友好互信提供重要基础。既要加强对各个邻国官方语言的学习和使用,也要加强对区域共同语言如马来语、印尼语、乌尔都语的研究,在各个层级上提高我国与周边国家的语言互通水平。
推动汉语国际传播。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相关国家对汉语学习的需求不断提升。我国在加大外语人才培养力度的同时,也应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一是把汉语国际传播纳入“一带一路”愿景和行动计划。二是搭乘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合作的“顺风车”,加快汉语向国际社会传播的步伐。三是通过扩大国内高校招收来华留学生计划、在国外开设中短期培训班、加大“走出去”企业对外籍员工的汉语培训力度、加强孔子学院的汉语推广等方式,多维推进汉语的国际传播,加强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提高语言服务的水平和质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语言服务业这一新兴行业。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服务,包括了翻译与本地化服务、语言技术工具开发、语言教学与培训、语言相关咨询等诸多内容。目前,我国的语言服务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虽然从事语言服务的企业数量众多,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在与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往往不占优势。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语言服务业发展壮大。其次,可以建立“一带一路”国家或区域多语言服务联盟,推动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语言集散中心。第三,顺应当前语言服务从传统的笔译、口译向互联网平台化模式转变的趋势,建立包括在线翻译平台、多语云智库平台、会展语言服务平台等的语言服务多维平台,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有力的语言服务支持。
(作者为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7日 15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