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大家手笔)
今年两会上,习近平同志在看望政协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说,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是一种对家和国的热爱,是一种忧国忧民的责任感,已经潜移默化为知识分子的精神支柱。今天,中华民族正奋进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更加需要知识分子厚植家国情怀,树立责任意识、弘扬担当精神。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挚爱之心。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具有强大感召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扎根在中华儿女的心中。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首先来自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这种认同不仅包括认可自己的国家、学习民族历史、传承文化基因,还包括为了国家、民族而奋发图强、努力工作的强烈责任感。家国情怀凝聚了无数知识分子的真挚情感,成为他们奋发进取的精神动力。从司马迁的“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到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从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到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无不是爱国情怀的具体表达。强调家国情怀,实际上就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爱家、报效国家。
正是基于对国家的这份认同和挚爱,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国家、民族的发展而不懈奋斗。深明大义的知识分子都会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怀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求学有所用、报效国家、奉献民族。中国文化教导知识分子,读书治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个人飞黄腾达,而是要精忠报国。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在注重完善自我的同时,还要有积极入世、心系百姓的情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精神境界。忧国忧民意识是因关切国家和民族命运而产生的忧虑,包含着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不怕千难万险的大爱情怀。
家国情怀把家和国紧密结合在一起。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个人只有完善自身修养,才能把家庭治理有序;家庭秩序井然,国家才能安定和谐。可见,个人修养与社会良知、社会担当和社会责任是紧密相连的,家国情怀通过家与国的结合,提倡个人道德自律与国家治理相结合、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为读书人树立了明确的理想追求,从而使自我道德约束与个人奉献社会的理想追求有机融合在一起。
齐家治国是一种理念和精神,也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它强调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国是家的延伸和拓展,家和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当家与国在具体利益上发生冲突时,深明大义的读书人会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最高位置,家庭和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民族利益。以国家利益、民族大义为重的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现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大学毛入学率已高达70%。知识分子范围广、数量多,提倡知识分子培育家国情怀具有更普遍的意义。然而,新的时代条件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传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产生了很大冲击。一些人过度关注自身利益,缺乏必要的责任担当。因此,有必要大力倡导知识分子培育家国情怀,自觉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把在国家和社会中获取的知识与经验用于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
只有融入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知识才会发挥作用,抱负才会得以实现,情怀才会有所寄托。知识分子要尽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努力成为知识创新者、科技创新者、精神创新者,推动社会创新发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当代知识分子要像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6日 0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