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照搬,这种事还敢干吗(话说新农村)

王慧敏
2017年03月26日06:0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做工作需要抓手,但是推广任何经验,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切莫盲目照搬照抄

  

  “特色小镇”建设,浙江起步较早。从该省近几年的实践看,效果的确不错——不但成了产业创新升级的发动机,也成为经济新常态下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抓手。正因为这样,引得各地取经学习者辐辏而至。

  前几天,我的一位西北朋友也带队来杭州考察位于玉皇山南麓的“基金小镇”。考察结束,他信心满满,告诉我,回去后县里准备仿照着打造一座。

  这个县的情况我了解:是个半农半牧县,整体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只有三四家。更不利的是,位置偏僻,县城到省城有400多公里,没有铁路也没有高速公路过境。

  要在这样的地方打造一座“基金小镇”?我替这个县捏一把汗。

  浙江的“特色小镇”都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拿玉皇山南麓的这座“基金小镇”来说吧,它之所以能诞生,一边是企业在发展中需要不断的资本来“输血”,一边是当地民营资本壮大后急需寻找投资渠道,于是“基金小镇”应运而生——它的功能正符合双方需求。

  浙江之所以能涌现一大批“特色小镇”,其实都是这样自自然然生长起来的:浙江是我国民营经济很发达的省份之一,全省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经济,具备雄厚投资基础。另外,浙江也是我国“块状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数百亿规模的“块状经济”集群就有300多个。浙江培育“特色小镇”,是在具备上述条件后,因产业而兴。

  而中西部有些地区,既不具备投资基础,又没有形成产业群,却去凭空打造“特色小镇”,也就不能不让人忧虑了。据悉,有的省份为了加快建设“特色小镇”,还下了硬指标,几年内必须完成多少多少。

  做工作需要抓手,但是推广任何经验,一定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切莫盲目照搬照抄。就是浙江,发展“特色小镇”也是成熟一个推出一个,不搞平均主义,不揠苗助长。譬如,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录:省会杭州有9个,舟山一个也没有。

  大家都学过这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不顾客观条件,盲目照搬,肯定是事与愿违。

  前些年我采访过这样一件新闻:西北某地区的南部,降雨少,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出产的棉花,无论是衣分率、成熟度还是纤维长度都位居全国前列。这样的优势,南部棉农赚得盆满钵满自在情理之中。该省北部地区是传统牧区,看到这阵势,有些领导头脑发热了,大会小会鼓励农民开垦牧场种棉花。结果怎么着?北部纬度高,积温低,还没等棉桃张开嘴,开始下雪了,棉农只好把棉花从不太成熟的棉桃里硬生生抠出来。这样产出的棉花,质量能好吗?谁种棉花谁倒霉!

  这些年,类似的亏吃得少吗?这样的傻事,可真不敢再干了!


  《 人民日报 》( 2017年03月26日 09 版)
(责编:白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