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奇葩证明,让群众更舒心

贺晓

2017年03月23日13:5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北京市政府审改办近日表示,北京市、区两级去年共取消了129项基层证明,全面清理了市级党政部门、事业单位要求开具的各类证明及盖章环节,将由企业和群众书面承诺即可证明的,开具部门无权查证的证明一律砍掉,减少企业和群众奔波,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3月21日 北京日报)

以个人和企业声明、承诺代替不必要的奇葩证明,既简化了办事流程,也维护了办事群众的体面和心情,不失为一项接地气、有人情味的好政策。

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出行政机关在办事过程中,要求群众开具“亲属关系证明”“某人在本社区被狗咬伤的证明”“某人无吸毒史证明”等诸多令人哭笑不得的奇葩证明。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和处理惯例不同,一些当事人甚至在反复奔波后也无需取得证明,为办事过程平添波折。即使顺利地开具到了证明,许多群众也因为浪费时间、来回奔波、破坏隐私等问题而感到“糟心”。要提升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提升居民幸福感,有必要清理、取消一批奇葩证明。

清理奇葩证明,需要各级干部敢于担当,踏实做事。正如北京市政府审改办负责人所言,许多证明都源于一些政府部门习惯于通过增加环节或增设条件来管理、规避风险,甚至转嫁责任。归根到底,这是部分干部工作不细致,不深入调查了解情况,不敢担当的工作作风在作祟。一些事实情况,本可通过谈话、查阅证件资料、当事人声明承诺等方式进行核实,却因为主管领导追求免责、经办人员追求轻松而化为一纸证明。这种现象实在值得各级干部反思。

清理奇葩证明,需要加强部门协作,共享必要信息。在信息化时代,很多传统难题都能够通过新的科学技术得到解决。许多信息的核实,都可以通过提取各部门专网数据库,按要求共享必要数据来实现。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加快推进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在开发时充分考虑各类工作需求,真正实现政府流程的再造与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清理奇葩证明,需要推进诚信系统建设,严惩信息造假。信息、档案造假的低违法成本,某种意义上加剧了信息审核难度,不利于简化审核流程。加强诚信系统建设,把资料造假行为计入个人诚信档案,将形成有效震慑,保障当事人提交的声明、承诺的可信度,为清理不必要的证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北京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各地要从改善干部工作态度和优化办事流程两个方面着手,解决主客观问题,让群众在办事过程中享受到方便的服务,感受到尊重与信任。保证办事群众不被奇葩证明坏了心情,他们自会心甘情愿地为相关部门的服务“点赞”。

(责编:董晓伟、王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