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人民日报:常怀忧民爱民为民惠民之心
——深入学习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习近平同志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有力的指导作用,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根本宗旨的科学指南。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立场和我们党的不懈追求
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
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的望远镜和显微镜,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人民谋利益、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必修课。习近平同志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都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进行了创造性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理论成果。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了“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发展的根本问题,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观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但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我们党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作为一个建党90多年、执政6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站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看问题、做事情。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紧紧依靠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体现了尊重历史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价值追求。
彰显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突出目标牵引、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补齐短板,深刻揭示了在当今时代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路径,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贯穿新发展理念的灵魂。比如,创新发展重在调动13亿多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协调发展重在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使人民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福祉;绿色发展重在引导人民在生产生活中珍惜生态、保护环境,努力提高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发展重在推动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等,协同推进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之间的经贸合作与人文交流;共享发展重在补齐短板,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充分共享发展成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正确把握历史前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深入理解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丰富内涵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改革开放每一个方面经验的创造和积累,无不来自亿万人民的实践和智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国家衰败与民族苦难之时,成长于战火纷飞之中,成熟于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正是紧紧依靠人民这个最根本的力量,我们党逐步成为推动国家繁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锋队。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更加需要紧紧依靠人民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创造历史伟业。因此,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聚焦人民实践创造”“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自觉拜人民为师,充分尊重人民创造的经验、拥有的权利,依靠人民谋求发展,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
牢牢把握发展为民的根本要求,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成惠及13亿多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都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顺应人民对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发展为民的根本要求,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使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近年来,我国改革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3%,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十二五”时期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6400万,2016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居民收入增速连年跑赢GDP增速,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建立起覆盖13亿多人口的世界最大规模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效显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基础上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就能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前进。
牢牢把握民意为重的评价标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习近平同志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牢牢把握民意为重的评价标准,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内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用铁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相继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天下何以治?得民心而已;天下何以乱?失民心而已。习近平同志强调:“只要我们管党治党不放松、正风肃纪不停步、反腐惩恶不手软,就一定能赢得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充分尊重人民意愿、顺应人民期待、赢得人民拥戴,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总方略,是事关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总战略。按照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才能把这一思想体现在发展各个环节,更好地促进发展、造福人民。
贯彻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补齐民生短板,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主要衡量标准是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否普遍提高。深入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福祉,其中一项关键任务是补齐民生短板、加强民生保障。目前,我国还有4000多万贫困人口,如果到2020年这些贫困人口无法脱贫、生活得不到明显改善,那就没有体现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称之为全面小康社会。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必须雪中送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解决好“三个一亿人”问题,不断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在更高水平上增加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医疗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坚持绿色发展,为人民提供更干净的水、更新鲜的空气和更放心的食品,全方位增进人民福祉。
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让人民得到更多实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最终要落到发展上来。没有经济发展,造福人民、增进人民福祉就成了空话。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高速转换,结构性失衡问题突出,迫切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破除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我们要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谋求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发挥好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深化国有企业、财税、金融、土地、科技、收入分配、对外开放等关键领域和重要环节的改革创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增进人民福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为营造公平正义的经济社会环境提供法治保障,让人民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应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解决问题、推进改革发展;坚持公正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人民群众权益;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依法惩治偏离公平竞争规则的市场行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依法办事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增强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关键也在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担负重大的历史使命,面临种种风险和挑战。完成历史使命、战胜风险挑战,必须管好党、治好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与人民同苦、同乐、同命运。习近平同志指出:“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应做到珍惜民力民智、解决民困民难、维护民生民利,时刻聆听百姓的呼声建议,切身体验人民的喜怒忧乐,准确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只有敬畏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才能得民心、聚民力,把改革发展的每一项工作做实、做细、做好,不断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
(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
《 人民日报 》( 2017年02月22日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