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为什么质疑“以克论净”

路中林

2017年02月10日08:54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西安市发布了《西安市城市道路“以克论净深度保洁”作业标准(试行)》,明确要求钟鼓楼广场、东南西北大街等重要区域地面尘土每平方米不超过5克,垃圾路面滞留时间不超过5分钟。 

“以克论净”,是宁夏中卫市于2012年10月开始实施的一项保洁措施,他们将市区划分为一百余个责任区,规定每平方米浮尘不能超过5克。这种深度保洁模式看起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以至于不知不觉间成了典范,为不少城市采用。相较于毫无指标可言的放任管理,明确路面清洁程度几近苛刻的“以克论净”显然是极大进步,也有利于调动环卫人员的积极性。然而,笔者对机械推广这种模式的做法依然充满怀疑。

首先,绝大多数城市在试行这套办法时都混淆了手段与目的的区别。“以克论净”看似涵义清晰,可真要付诸实践就会发觉相当困难。比如,城市面积那么大,以哪个地方作为抽样点呢?再比如,一天内城市路面卫生状况变化较大,该以哪个时段为准呢?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是因为“以克论净”充其量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我们可以将其作为大略的目标,让城市街道卫生接近纤尘不染的地步,可真要做到无一丝一毫浮尘显然不切实际。即便是中卫市,验证路面尘土量是否达标时也只能通过刷子清扫路面,然后使用便携天平秤重,手段的相对笨重、低效导致工作人员不得不降低标准,从巨细靡遗变为抽样考核。中卫市的工作人员之所以不会过分理想化,显然是因为对常年遭受沙尘困扰的该市而言,保证紧密的清洁周期、配合大抵严格的抽查,环境便能得到实质性改善。 

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这些盲目、机械复制中卫市模式的城市,大抵忽略了一个事实:环境问题相当复杂,绝不仅仅与路面尘土相关。对中卫市这样的城市,长时期的大规模沙尘可能是造成城市形象有碍观瞻的根本因素,在保洁工作中解决了尘土问题,也就基本解决了城市公共卫生问题。可对于其他城市,影响城市卫生的因素还很多,沙尘或许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更不要说尘土漂移性相当强,根本不能一块土地、一块土地的清理测量。这就类似于当初有地方以苍蝇数目来衡量、评价公厕卫生状况一样荒唐。影响公厕卫生的是异味、通风状况、地面及相关用具清洁程度等因素,苍蝇的多寡本就极为随机,将这么一个不确定性的东西作为最终标准,显然瞄错了方向。2016年4月,石家庄市尝试推行“以克论净”的清洁模式,为了将街头尘土重量降低至标准线下,环卫工人绞尽了脑汁。石家庄的气候等较为特殊,尘土中除了沙粒外还掺杂着其他颗粒,这导致路面尘土较难清理,环卫工人提高清扫遍数外,还特意在扫帚上缠上塑料绳,以增大同地面的摩擦力,带起较大的颗粒物。这一事例固然体现了环卫工人的智慧与勤劳,可换一个角度看,这是否表明石家庄市的环卫工作方向不甚正确,至少不大符合自己实际情况呢?以对付沙尘的人海战术来对付自己特殊的环境卫生状况,即便在一天内的某些时段内提高了清洁率,但既不能长久维持,又给环卫工人徒添劳动量,是否真有必要呢?

各大城市纷纷推广、尝试“以克论净”的环境治理方法,初衷固然极好,但再美好的愿景,若不能同自身实际情况相契合、不符合环境治理的客观规律,也必定劳而无功。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