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回家过年”,不需要更多理由

蒋萌

2017年01月26日13:04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回家过年”,不需要更多理由

背景:新华社记者一篇题为《3岁的等待与33岁的归途》的报道令人动容,它描述了一名在广东东莞打工的80后湘西青年,春节归乡行程中的点点滴滴。最打动人之处,是其3岁的儿子眼巴巴地在村口等候。

北京青年报发表艾琳的观点:如果说孩子在村口等待父亲还有些安排痕迹的话,那么,另外一些在村口等待、守望的人,可能就没有任何安排和做作的痕迹了,那就是父母。唯有父母,除了团聚、除了思念、除了担心,不会有任何其他念头。在遥远或不遥远的地方,总有一颗心、一双眼、一个身影在思念、在守望、在等待着自己,等待着意外的惊喜。纵然他们知道这样的等待有点奢侈、有点枉然,但是,他们仍然在等、仍然在望、仍然在守候。这已经是他们的习惯,一个从儿女离开身边以后就已经养成的习惯。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他们希望儿女能够在春节团聚,但也绝不是唯一的团圆要求,他们的愿望只有一个,就是能够经常看看儿女、听听儿女的声音,能够把对儿女的思念用最直接的方式表达。春节到了,新年到了,天下的儿女们,都尽可能地回家看看吧,不要让父母在寒风中守望。那份守望太沉重,我们都受不起。

小蒋随想:家人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哪怕要经历春运之苦,尽管嘀咕着自己“恐归”,还是有千千万万人收拾起行囊,面露喜色地踏上春节归乡之路。一位朋友的话让我感慨。朋友在北京当护士,父母在距北京300多公里之外的秦皇岛老家,大年初二她被单位安排值班,她要在腊月二十九下班后连夜坐车去秦皇岛,大年初一晚上又要赶回北京值班。虽然对单位的安排有些许怨言,但她明白护士工作没法唱“空城计”。对于奔波的辛劳,她意味深长地说“只有陪爸爸妈妈过大年三十才是过年”。这何尝不是亿万华夏游子的共同心声?所谓年味儿,不是鞭炮齐鸣、饭菜飘香、庙会喧嚣这些外在的东西,而是对至亲的思念、现实的团圆、亲情的交融。国人的情感偏向内敛,春节成为人们释放情感的“井喷期”。回家过年,不需要更多理由。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王倩、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