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

严惩出租幼童行窃,破解“伤孩”乱象

蒋萌

2016年12月13日15:27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严惩出租幼童行窃,破解“伤孩”乱象

背景:有媒体报道,湖南永州道县出现“出租幼童”现象,长租五万元一年,短租一两百元一天,“出租”的孩子往往被盗窃团伙带至大城市进行盗窃。

新京报发表曹旭刚的观点:据说,被出租的孩子,基本都是超生的孩子,他们不但没有户口,没有上过学,甚至连准确的年龄都搞不清楚。如果这是事实,这些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已经游离于正常社会之外,呈现出一种“异常”的状态。孩子唯一的身份只是“赚钱工具”,不要说更高的道德要求,父母及租孩子的人,连基本的人性柔软与道德,都已泯灭,让人心痛无比。出租孩子的背后,其实是法律意识淡薄与道德沦丧的共同反映。对此,有关部门不应坐视不理。首先,需要告诉公众,道县出租的孩子的状况,究竟是个别偶发,还是已成风气?其次,一方面要动用法律手段,让违法者受到应有的惩处;另一方面,还应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教育,彻底杜绝此类现象。孩子是无辜的,孩子也不应该承受那些沉重且阴暗的东西。

小蒋随想:李克强总理曾多次建议国内专家与外国记者“到(中国)西部去看看,那里还是非常困难”。这里所说的“困难”,不光是指有关地区经济欠发达,还可能包括一些社会问题。这种认识是清晰的,表明高层正视有关问题并努力求解。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就是基于上述背景的现实行动。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底印发《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明确指出,超生等7类人员可正常落户。这是全面落实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登记户口这一基本权利,让游离于正常社会之外的公民依法“回归”。对于社会底层出现的一些冲击底线的丑陋现象,不仅要通过法律惩处,而且地方政府应当承担起守夜人之责,尤其要努力破解留守儿童、出租儿童、童工现象等伤害儿童权益的问题。对于问题,不光要发现一起处理一起,还应从制度与机制上探求预防之策。

公民隐私成买卖,大数据安防不可缺

背景:诸如开房信息、四大银行存款、手机通话、乘坐航班、上网记录等个人隐私,只需700元就有人帮你窥探,且有第三方软件提供担保。媒体记者的调查,再次引发人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关注。

京华时报发表刘雪松的观点:综观这些被不法分子轻易获取的隐私信息,人们不难发现,都与一个关键词有着必然联系——实名。这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个人信息实名制之前,信息化时代的不安全因素日益剧增;而实名制之后,只要任何一个掌控信息的关口出现漏洞,个人隐私安全就变得十分脆弱。实名制下的个人信息还没整合到完全便民利民的时候,实名制下属于个人隐私的信息,反而轻易被不法分子玩转开来了。不得不说,这是一场智商的对决、效率的对决、法治的对决。更令人遗憾的是,记者的这次体验式报道,在采访过程中曾向包括警方在内的多个职能部门报案,并且向网络平台反映,都没有收到具体的处理结果。个人信息实名制已接近完成,但监管的秩序还远远地跟在后面磕磕绊绊,法治的、机制的、责任的要素还上气不接下气。这些问题,必须与每一起个案一起面对,一并解决。

小蒋随想:大数据给各种信息的汇总与分析带来极大便利,但这种便利被谁掌握却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如果不法分子获取有关信息,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威胁。因此,在构筑大数据网络的过程中,必须从多层面着手,切实保护公民的信息安全。首先是在法律法规层面,对窃取、泄露、贩卖公民信息的不法分子,必须立法予以严惩。此外,须从技术角度提高信息的加密度与安全性,防止“黑客”入侵。通过明确界定哪些人有资格查询公民个人信息、慎重授权查询的范围,严防“内鬼”作乱。鉴于银行存款、网络理财、客票销售、网吧上网、旅店住宿等都涉及实名制,相关“末端”单位必须接受“前置”监管。确保大数据信息安全,是一项综合工程,必须警惕短板效应,切忌“有关单位”相互推诿与不作为。

小蒋的话: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 客观、理性公正。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