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填补急救自救的“空白地带”(大家谈·上好急救必修课③)

2016年12月12日04: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急救的重要性自不必言,但“认识到”未必能“践行好”。在农村、社区、学校等地方,急救教育存在诸多缺憾和不足,甚至有不少处在急救教育的“空白地带”。如何让急救人人可及,应该成为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

  本期“大家谈”聚焦急救教育的“短板”,既是对现状的警示,也应是未来急救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需要齐心补足。

  ——编 者 

         

  社区急救也可O2O

  王轲玮

  我是一名社区工作者,曾亲眼看到一名年轻人在打篮球时突发脑溢血。周围人有的围观、有的打120,就是没人来做心肺复苏,很大程度上因为不懂、不会、不敢。

  经过观察后发现,在一些社区,急救教育主要起“示范性”作用,不能真正惠及大众。而事实上,如今的互联网技术尤其是新媒体平台为拓宽急救教育的渠道,提供了便利条件。居民可以借助移动终端观看视频,不受时空限制,充分利用在线学习资源;社区工作者可以借鉴电子商务中的“O2O”模式,将线下活动与线上互动相结合,依照年龄、职业、文化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实体培训。

  急救教育需要借助网格化管理体系,发挥社区的育人功能,让急救“走上互联网,走向精准化”。

     

  农村急救不可忽视

  梁宝辉

  17年前,父亲突发脑溢血,送到乡卫生院后,医生说这种病之前有征兆,但因为大家都不懂发病后的急救措施,最后父亲不幸去世。时至今日,在农村,急救和自救的知识还是“空白区”。

  现在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卫生室和医疗设备齐全了很多,医生医术也在提高。但是,小病好处理,一旦遇到心脑血管等急病,还是有些棘手,因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而痛失生命的人不在少数。如何让村里人能掌握一些急救技能,是不能缺少的重要一课。

  当然,急救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多个群体中一齐抓。不妨从农村中小学生、基层党员干部、敬老院工作人员中开始普及,适时开展一些健康知识讲座、急救知识培训、医生签约服务等活动,提高医疗服务的针对性,真正把健康送到千家万户。

      

  不妨多些日常演练

  徐新林

  前不久,同事患高血压的父亲不慎摔倒,出现中风症状。同事凭借学到的急救知识,迅速为父亲进行穴位按压,送到医院后,医生说,如果不是现场急救得好,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有惊”未必真的都能“无险”。其实,急救知识的普及和教育有很多载体、有很大空间,日常的安全应急演练就是重要途径。比如,在抗震救灾纪念日、119消防日等节点,学校、单位、机关、企业等应该聘请或由专业机构派遣专业人员现场指导,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安全避险应急演练。在此过程中,不妨将安全防护、躲避危险、自救常识、急救技巧等知识普及到人。

  应急演练已成制度,把急救教育融合在演练活动中,也应该成为常态。只要年年坚持不懈,急救也会从“口头重视”变成“行动落实”。

  (本系列大家谈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16年12月12日 05 版)
(责编:袁勃、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