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每临大事有静气(青年驿站)

刘良军
2016年10月30日03: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出自清代三朝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用今天的话来解读,大致意思为古今圣贤都具有大气度,但凡遇到重特大事情发生时,能够做到举止从容,沉着淡定。

  按常人思维,遇到大事怎么能够淡定?一个极端的例子是,一天晚上,阿基米德正在做一道当时无人能解的数学题,这时房子里突然闯进来几个敌人,用剑指着他说,我要杀了你。但阿基米德不慌不忙地回答,等等,让我把这道数学题证明出来了再杀我也不迟。乍一看,阿基米德浑身冒傻气,竟然于危急关头置自己身家性命于不顾。但也正是这异于常人的静,才使他以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奠定了在物理王国无可撼动的地位。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纵观历史上那么几个短命的王朝,之所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某种程度上还就与不能守静,违背“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别的不说,太平天国就是最为生动的注解。天下还没完全安定下来,就已经开始祸起萧墙、内讧连连,各自为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惜同室操戈、兵戎相见。如此急功近利、急不可耐,不因小失大、树倒猢狲散才怪。

  基层调研,现如今刚刚上来的有些年轻干部,内中就有不少人静不下来,内火旺盛,总想“短平快”,目聚“高大上”,巴不得登高一望、一鸣惊人,振臂一呼、气壮山河。然而一旦努力不逞、事业受挫,顿时形散神更散。

  “是故有道之君,其处也若无知,其应物也若偶之,静因之道也。”尤其做群众工作,面对着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没有一股静气,不能冷静处理、妥善解决,就有可能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更何况群众利益无小事,哪怕旁人眼里芝麻丁点的小事,对于群众来说都是比天还大的大事。而一旦先自稳住心神,仔细分析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群众的诉求与愿望,再结合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就能让群众急急切切地来、高高兴兴地归。

  作为党员干部,能有一颗向上之心,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冲劲,值得肯定和嘉奖。但有的时候,基于主客观因素,自己应该得到更大的重用而未能如愿,则不能成为从此以后“在岗位不在状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不作为理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做事自然希望得到认可与激励。但更应秉持“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的超脱淡然心态,仍然一如既往地专心致志、爱岗敬业,相信纵然命运之神始终不眷顾,自己也能于静心修行中提升境界、铸造品质、丰富阅历、葆有党性。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无疑,有了这般心境、如此静心,就能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一意把自己该办的事情办好。

  (作者为湖北省荆门市委党校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6年10月30日 06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