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教育要将“理工”与“人文”结合

王志强
2016年09月28日03: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过去我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来看,只有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正所谓“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大学的学习,比知识更重要的,是对世界的认知定位,是独立思考的品格,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对于今天的大学生来说,如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就是既要有科学精神,又要有人文精神。现在许多大学都在提倡通识教育,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还是教育方式,或者特定的课程安排,它强调大学不仅要有知识的理性,也要有人文的理性,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人格、精神和气质。过去我们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来看,只有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人,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毋庸讳言,今天的高校人才培养中,依然要解决“过窄的专业教育、过强的功利主义、过弱的人文精神”之问题。对于理工科院校来说,更是如此。很多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都对科学创新有着深刻的哲学思考。爱因斯坦在其《相对论的意义》一书的第一章,就从对时空的哲学讨论引出相对论时空的研究问题。反之,科学技术如果脱离人文精神,将失去正确的方向,今天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网络犯罪,莫不如此。

  因此,如何更好地加强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培养专业技能和人文素质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国高校尤其是理工科类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事实上,理工科学生中不乏对人文学科充满强烈热情的人。在与电子科技大学建校60年毕业校友的广泛接触中,很多校友以亲身经历表示人文教育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意义重大。但是,如果学校授课照本宣科、内容乏味,让学生兴味索然,就会成为形式主义的人文教育。

  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电子信息类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始终秉持“培育国之栋梁”之初心,并通过多种形式创新学校的人文教育。我们提出培养学生“听、说、读、写”新四会能力并打造系列通识课程,同时,将人文素质培养延伸到课外,通过“成电讲坛”“成电舞台”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使学生在接受文化和艺术熏陶的同时提高人文底蕴和艺术修养。作为一所理工科院校,目前学校有近400人的高素质学生艺术团。此外,我们还在学校的三所咖啡馆内举办“成电下午茶”,提供咖啡和点心,鼓励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营造“转身遇见大师,随处可见讨论”的“咖啡文化”。我们希望通过搭建多元化的交流平台,突出文化育人的基础地位,潜移默化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人文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1947年,梁思成赴美讲学考察归来后,在清华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讲座,题为《半个人的世界》。他强调,教育要将“理工”与“人文”结合,培养具有完全人格的人;而只重“理工”或只重“人文”,被他称作“半个人”的教育。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的科学技术是盲目的甚至是危险的,在一所以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涵养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关乎现代科技人才能否走得更远的战略问题,惟其如此才能走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正确道路上,更好地为活跃国家创新力、增强国家凝聚力、提高国家竞争力贡献力量。

  (作者为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28日 05 版)

(责编:白宇、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