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评论员观察:合作共赢,实现包容发展

——探寻全球治理的“杭州共识”④

曹鹏程
2016年09月02日05: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合作共赢所散发出的巨大吸引力,任何政治家都不会回避

 

  G20杭州峰会召开在即,一些国家的领导人已经早早地来华,加拿大新任总理特鲁多就是其中之一。在与习近平主席会见时,特鲁多提起自己的父亲当年访华推动中加建交,并表示赞同杭州峰会聚焦创新和包容性增长等议题。同一天,加拿大宣布正式申请加入亚投行。事实证明,合作共赢所散发出的巨大吸引力,任何有远见的政治家都不会回避。作为峰会议题,包容性增长可谓世界亟须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最能体现“中国智慧”的地方。

  包容与开放,创造了今天这个繁荣的世界,但这一基础正在遭受挑战。美国学者扎卡里亚曾说:“世界开放了,而我们却开始关闭。”当发展中国家GDP占到全球40%,一些曾经的全球化推手,反而成为全球化的“逆流”。“多哈回合”与“诸边协议”较量,已经上升到世界自由贸易体系与“TPP”“TTIP”等带有更多门槛贸易协定的竞争,市场开放和无歧视原则正在遭遇挑战。“我们既是拉起吊桥者,也是放下吊桥者。”正如国外观察家所说,发达国家的不适应是客观存在的,但问题的核心是,只有实现包容增长才能激活经济潜力,未来世界经济的增长更多依赖于新兴国家,内向的、封闭的合作规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反观中国,在包容性发展这条路上已经走出很远。日前,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2016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显示,截止到2014年,在1990年处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组别的47个国家中,中国是唯一跻身高人类发展水平组的国家。报告认为,中国有机会引领世界实现包容性发展,为各国提供切实的案例研究,经济增长、机会公平、社会协同将是三大主要推动力。

  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政策,并且探索出包括大规模专项扶贫行动和开发式扶贫方针,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以及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的特色减贫道路。作为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以设立合作援助基金和项目等方式传播有效做法,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通过倡议共建“一带一路”、组建亚投行、设立丝路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帮助其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更好融入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无论强国弱国,都要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包容正是中国一如既往的政策主线,串起了无数相似的梦想。

  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G20布里斯班峰会上曾指出,“通过逆周期的刺激政策,熨平经济波动,短期效果明显,但这多是治标不治本”。G20平台设置以来药方不断,但大多是针对经济危机现象消炎退烧的西药,而缺少处理深层次机制调和鼎鼐的中药。从“中国智慧”中寻找良药,公平公正、包容有序是两味主药,开放则是药引。西方人讲求展现自我,东方人则崇尚推己及人。设定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规则,最需要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以我之心、度人之心;最需要有坚持正确义利观的立场,义利并举、以义为先;最需要有推进合作共赢的办法,求同存异、积小成大。对内把自贸区战略渐次铺开,对外将“早期收获”化为普遍接受的谈判原则;对内让区域协同发展“打破一亩三分地”,对外力图整合碎片化的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对内根据发展水平实行差异化政策,对外在国际合作中实施“分步走方案”……中国的全球治理思路与治国理政实践高度呼应,有原则、有感情、有方法、有经验,体现出强烈的务实底色。

  “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杭州这座城市,善于吸纳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善于整合来自不同地方的创意,这是杭州气质的一种“历史的黏性”。在这个地方讨论和规划世界的未来,有助于全面呈现人类社会有益的经验,用融会贯通东西方的方案、智慧、理念、实践,去编织创新之网、激发活力之源、打通联动之障、铺就包容之路。全球性的规则,应该提供更大的包容性,而不是“拉起吊桥”,继续拒绝一个反映绝大多数国家发展的多边开放合作体制。从引领开放到引领合作,G20杭州峰会,将是一次我们共同创造历史的机会。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 人民日报 》( 2016年09月02日 05 版)

(责编:曹昆、文松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