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假离婚”鞭策政策更完善、更周全、更完备。可能,政策一时达不到无懈可击的程度,但是,增强政策的防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随着各种调控传闻的不断被放大,上海离婚买房也进入白热化放量冲刺阶段。上海多个婚姻登记中心从上周末开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协议离婚高峰:浦东上周六一天超过百对夫妇协议离婚,杨浦则有97对夫妇协议离婚,是平时的三倍(8月30日《新闻晨报》)。
“中国式假离婚”,似乎成为楼市调控政策的衍生品。也许,有人会对此定性,这是民间智慧跑偏的表现,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反映,是“钻空子、占便宜”的体现……
不可否认,在大城市与特大城市,在高房价的挤压下,与其说是市民觉悟不高,倒不如说是一种变通,并且冒着家庭与婚姻可能出现真实危险与危机的风险。或许,假离婚节省了一些金钱,但是,也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中国式假离婚”并非购房的专利。为子女上学假离婚——2013年6月,有媒体报道南京主城6区有150多对夫妻离婚,其中以30多岁的夫妻居多,不少都是为了孩子上学而办了假离婚。为取暖而假离婚——曾经,哈尔滨教育局规定,只有女教师们的单身、丧偶、离异和军人家属等几种情况才给予报销取暖费,否则,正常的情况下女教师们是报销不了的。于是,就有教师为了报销取暖费,不得不采取离婚的方式……有媒体总结出假离婚的一些动机。
政策规定遭遇“中国式假离婚”,必然瓦解政策的公平正义,让政策收不到功效真正。板子不能只打在钻空者身上,这样有失公允。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时,总是基于“家庭稳定”的推定,让有关政策成为家庭与婚姻的第三者,提醒甚至是诱导“中国式假离婚”。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很透明,传播很快捷,钻政策空子的招数正在共享,导致“中国式假离婚”蔓延。“中国式假离婚”疑似政策插足,政策本身也必须反思,其中涉及政策制定的程序是否公正公开,涉及政策的周密程度和预防对策功能等。要么“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要么“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此消彼长,从积极的方面讲,对策倒逼政策,“中国式假离婚”鞭策政策更完善、更周全、更完备。可能,政策一时达不到无懈可击的程度,但是,增强政策的防御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跟帖
别顾此失彼
在法律上,假离婚就是真离婚,夫妻一旦离婚,所有财产将进行分割,再次购房后产权也是在其中一人名下。也就是说,假离婚存在巨大风险。近年来,离婚前假戏真做,离婚后假戏成真的案例并不少见。财富剧增引起家庭不和、子女纷争的现象也大量存在。诸多现实案例告诉我们,金钱数目与婚姻幸福,二者之间并不成正比,人心追求物质的欲望太过强烈,或将顾此失彼,迷失了幸福的方向。
湖北 斯涵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