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观点

抓住问题才能见到实效

党内教育必须突出问题导向

孙来斌
2016年08月14日03:5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审视时代发展的要求,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党内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大优势。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前一段话指明了党内教育的重大意义,后一段话强调了党内教育的问题导向。当前,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必须进一步突出问题导向。

  注重解决问题是党内教育取得实效的关键。每当党的事业发展到新的阶段,我们党总会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着眼于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强党内教育,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这是我们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条宝贵历史经验。比如,20世纪40年代初,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和党八股问题,我们党发动了延安整风运动。正因为有明确的问题针对性,整风运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大增强了党的战斗力,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党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适应党的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党也开展过多次党内教育,大大增强了党员队伍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当前,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在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阔步前进。但党的建设中也还存在着与完成艰巨历史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党内教育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问题。

  突出问题导向才能有好的学风。马克思指出:“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是它表现自己精神状态的最实际的呼声。”突出问题导向彰显了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品格。对于什么是问题,毛泽东同志站在唯物辩证法的高度做过界定:“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有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习近平同志也指出:“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我们强调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就是要善于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这些论述都表明,正视问题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品格,党内教育突出问题导向的理由也正在于此。同时,突出问题导向反映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问题导向也就是实践导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问题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既是认识产生的逻辑起点,也是认识发展的重要动力。正如恩格斯所言:“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种需要”往往以一定的问题出现,实际上就是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党内教育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体现为马克思主义学风,也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问题恰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切入点、基础、中介,实际中的问题有待理论上的回答,理论上的问题需要实际中的解决。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解决问题中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它依靠千千万万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来体现,需要党员不断锤炼党性。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员党性的锤炼,而且强调通过解决实践问题来锤炼党性。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曾论述过“共产党员修养的方法”:“要在革命的实践中修养和锻炼,而这种修养和锻炼的唯一目的又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的实践。”历史和现实都表明,面对实践中的问题,面对作风上的差距,能否做到勇于自我解剖、敢于担当责任,是检验一名党员党性修养水平的标尺。当前,一些党员身上存在理想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等突出问题。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加强党性锤炼,决不能坐而论道、止于空谈,也不能回避问题、隔靴搔痒。“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治病”“救弊”的关键,就在于针对问题对症下药。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只有不断锤炼党员干部的党性,及时解决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认真医治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病症,坚决祛除滋生在党的健康肌体上的毒瘤,才能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为武汉大学马克思学院教授)


  《 人民日报 》( 2016年08月14日 05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